-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2
- 10
- 8
- 63
- 5
- 2
- 1
- 1
- 21
- 13
- 9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德格吉日呼 包勒朝鲁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21卷7期 40-43页ISTICCA
【摘要】 电子舌技术是一种识别、检测未知液体样品的智能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可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它取代了药物开发和生产常规分析中的人体面板,使用人体面板测试产品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获得更可靠的分析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海波 谷建军 等 《吉林中医药》 2010年30卷7期 621-621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年来,中药性味学说的现代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学者们从文献学[1]、形态学基础[2]、结合量子理论[3]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诠释药性理论,推动了药性理论的发展.但是,如果中药的 "酸味"就是因为中药的氢离子,"甜味"就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朝丹 何世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27卷6期 642-644页ISTICCA
【摘要】 回顾中药五味的源流,分析五味的判定标准及五味的意义.认为<神农本草经>中的五味原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后世由于岐黄五行学说和神仙方士内容的混入,导致五味逐渐演变为中药的性能.目前五味具有多重判定标准,且不能对药物的药效起到清晰的明示作用,因而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彦宏 马芸 等 《吉林中医药》 2025年45卷8期 883-88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治疗滞下12方的组方规律,并基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原理,为中医药治疗痢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 运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关于五脏五行体用与中药五味补泻的核心理论,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痢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华华 邓小敏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5年17卷3期 103-107页
【摘要】 中药五味理论涵括五味功效、属性、五脏配属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医治则治法、临证组方思维具备指导意义,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表明药物的性味和功效具有规律性;五味与五脏关系密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罗业浩 等 《中医药导报》 2024年30卷2期 158-160,164页ISTIC
【摘要】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其经、孕、胎、产、乳均以血为基础,一生中多处于"血不足"的状态.肝血亏虚所致气血化生、贮藏、血量调节等肝藏血功能失调与衰老和围绝经期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围绝经期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和肝藏血的功能,认为肝血不足、肝藏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莹 杨文华 等 《中南药学》 2024年22卷8期 2201-220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明确《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四气五味表述的差异,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中药为来源进行统计,《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收录《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侬庆蕊 郑翠红 《临床合理用药》 2024年17卷18期 172-175页
【摘要】 中药五味子来源于木兰科五味子,具有酸甘味、温性,归肺、心、肾经,能起到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止渴、补肾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内热消渴以及心悸失眠等症状.文章对五味子在经方、经方加减、其他常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红叶 金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3年25卷1期 74-8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中记载的五脏病证下大小补泻诸方,具有非常严谨的组方规则,而其中辨心脏病下所列的8首方则不完全符合其中组方规律.另书中留存的"汤液经法图"为汉以前已失传《汤液经法》的关键组方原理图,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五脏虚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烨雯 徐明成 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23年30卷5期 141-143,151页CA
【摘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精神压力的增加,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也有其自身的体系与规则."五脏苦欲补泻"理论自古以来在中医临床有极高的地位,无论在经方还是时方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