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3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方圆 李钦 等 《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73-76页
【摘要】 针对职业院校中药制剂分析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方式陈旧、实验内容缺乏探索性、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课程思政缺失、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融合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竞赛,构建"一中心四层次"—"线上+线下"和"三个结合"为一体的教学与考核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桃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2期 146-148页
【摘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代表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中药传统技能竞赛资源的概况分析、转化思路阐述和应用实践,为推动赛教融合良性循环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鹏 刘林德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37卷3期 17-19页
【摘要】 以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备赛期间,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汇康元药业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揭阳大药房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阐述校企双方在合作培训、联合培养学生方面的可行性及合作成果.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培训能充分发挥学校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提高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星晔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年5期 172-173页
【摘要】 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受到卫生职业院校师生的推崇,但在比赛项目安排、比赛辅助工具标准及组织参赛师生交流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笔者根据辅导学生参赛经验与思考,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竞赛机制和规范赛制以及把竞赛内容融入卫生职业院校日常教学的观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舒澜 郭素华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35卷6期 22-24页
【摘要】 依托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药教学团队从政策制定、教学团队打造、教学方法、顶岗实践与心理辅导5个方面对技能竞赛的备赛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晓如 郑小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31卷7期 34-35页
【摘要】 开展中药传统技能竞赛有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有效地推进了中等职业学校中药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训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改革.笔者结合组织、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经验和体会,就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项目、内容、成绩对中药课程教学模式、内容整合、教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舒澜 郭素华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年25卷15期 36-41页
【摘要】 将正念训练应用于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培训,以来自学徒制班与非学徒制班的8位选手为研究对象,选用方法为单被试设计法,运用多重基线水平ABAB设计,旨在检验该心理干预对选手的影响,包括正念水平,接受水平与技能表现.结果表明,正念训练对学徒制与非学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晓霞 李清宋 等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6期 11-14页
【摘要】 思政教育是高校建立"立德树人"的有效举措,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始终是高校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形成"1+3+4"研究体系,构建"三教合一"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思政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围绕中医药文化和职业素养,立足"教师、教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瑾 王利华 等 《天津药学》 2019年31卷1期 75-78页
【摘要】 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认识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教师、学生和企业对于工匠精神理解的现状,存在认识不足、缺乏专业融合度、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缺乏工匠型的教师队伍等问题.最终归纳总结出针对性的对策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举办和参与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海进 李勇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34卷1期 139-141页
【摘要】 针对中药调剂技术传统教学难题,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努力将技能竞赛内容和标准制度化地融入教学,目的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