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2
- 16
- 8
- 4
- 3
- 2
- 9
- 6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韩晶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22卷2期 248-25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内毒素引起的肺间质水肿和休克脱证是感染性疾病重症和危重症的病理基础.肺间质水肿与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反应(白细胞的滚动、黏附、游出)、炎性因子释放、肺微血管渗出相关.麻杏石甘汤可以改善内毒素引起的肺间质水肿,有可能在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婷 顾永卫 等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0年20卷2期 140-144页ISTICCA
【摘要】 因难溶性中药在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渗透性差,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往往较低.脂质纳米载体(lipid nanocarriers,LN)将纳米递送载体与脂质载体的优势相结合,降低载体粒径,增加粒子黏附性,增大药物溶解度,改善渗透吸收,促进肠淋巴转运,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楠楠 劳元圣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26期 56-58页
【摘要】 萜类中药有效成分大多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敏、抗炎等药理作用.在新药的研发和剂型的选择中,溶解性和渗透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并不清楚萜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性及渗透性.溶解性和渗透性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学平 《医学信息》 2015年28卷52期 277页
【摘要】 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是癌症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对化疗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病进行治疗,一直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本文首先对化学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中医治疗皮肤溃疡的理论进行总结,最后对重要治疗化学药物渗透性皮肤溃疡进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珍 吴韬 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34卷2期 1-4页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溃疡油促进大鼠化疗外渗性损伤创面的愈合机制.方法:将 80 只吡柔比星外渗性皮肤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0 只.实验组采用中药溃疡油涂抹,对照组用 0.9%氯化钠注射液涂抹,每日外敷给药 2 次,化疗外渗性皮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筱懿 仇坤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年57卷9期 78-84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前期建立的3种体外肠黏液渗透模型[纯化黏蛋白渗透模型(PIM)、人工肠黏液渗透模型(AIM)及大鼠肠黏液渗透模型(RIM)],研究三七中主要单体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肠黏液层的渗透作用,以期为三七皂苷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雯 蔡明阳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8期 1303-1306页ISTICCSCDCA
【摘要】 甘澜水是煎煮中药的用水,纳米气泡水是现代工业增溶用水,两者的制备方法都是通过搅拌等物理方式使水中充满气泡.随着对纳米气泡水研究的深入,认识到水中的纳米气泡类似于一种疏水性溶质,其特性为:渗透性强、稳定性高、表面活性剂、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怡 周州 等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8期 118-122页
【摘要】 中药经皮给药因避免肝、胃肠损伤的"首过效应"、患者可控制给药、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皮肤的独特解剖位置和结构以及对大多数药物的相对不渗透性,导致经皮给药领域进展缓慢,并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玉叶 杭凌宇 等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22年35卷6期 482-488页ISTICCA
【摘要】 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因此亟需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但中药难溶性活性成分多、分子量大且渗透性差,许多药物不适合经皮给药.采用新型纳米递送系统可改善药物的性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毅 周洪彬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年41卷7期 501-50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口服给药是一种便利的,不需要使用针头等其他器械的给药方式.然而由于中药制剂的胃肠道消化吸收往往不尽人意,而导致其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也较低.为了能够改善中药制剂的吸收,提高其临床使用价值,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致力于提升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或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