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088
- 83
- 45
- 4
- 1
- 2338
- 1089
- 794
- 572
- 453
- 889
- 405
- 326
- 249
- 24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倩 张林 等 《世界中医药》 2015年4期 624-62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防己自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变化轨迹及特点,为该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汉代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建立防己历代用量数据库,分别按各历史朝代对其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最常用量及常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立霞 潘韦韦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8期 1013-1016,1020页ISTIC
【摘要】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当归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多为6~41.4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补血行血、调经止痛时,治疗妇科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系疾病、皮肤病、风湿性疾病等,为6~4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建柱 郭杏林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1期 36-39页ISTIC
【摘要】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菟丝子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6~6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菟丝子最佳剂量.如补益肾精肾气可治疗滑胎、胎动不安、耳鸣、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为10~30 g;补益脾肾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鹏 毕超然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2期 177-180页ISTIC
【摘要】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吴茱萸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范围为1~7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吴茱萸最佳剂量,如温经散寒常治疗头痛、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等),为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向荣 潘韦韦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4期 453-456页ISTIC
【摘要】 本文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及用药经验,总结出党参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为3.75~30 g.2)根据临床疾病、证型选择党参配伍及最佳剂量,发挥健脾气功效时,常用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胃痛、胃下垂等)、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超然 张鹏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1期 28-31页ISTIC
【摘要】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大黄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12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大黄最佳剂量.如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黄疸、上消化道出血、代谢综合征,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琦 邸莎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5期 585-588页ISTIC
【摘要】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白术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为1.37~150 g.2)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如白术发挥健脾益气功效,治疗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腹水)、糖尿病及其胃肠病变(如糖尿病胃轻瘫)、妇产科疾病(如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雨泽 吉红玉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12期 1579-1582页ISTIC
【摘要】 通过搜集中医古籍及检索现代名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龙骨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多在6~120 g范围之内.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龙骨的最佳剂量,用于镇惊安神,如治疗心悸、失眠、癫痫、焦虑症等精神系统疾病,常用6~30 g;用于平肝潜阳,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齐又 赵林华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1期 32-35页ISTIC
【摘要】 整理历代医家文献,总结知母临床用量及配伍特点如下.1)临床用量范围为6~90 g.2)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知母的最佳剂量.如用于治疗以阳明热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为30~90 g,若要发挥较好的降糖功效,须达30~6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睿 赵林华 等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1期 20-23页ISTIC
【摘要】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桂枝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6~3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桂枝最佳剂量.如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疗汗证、咳嗽、瘾疹、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为9~30 g;温通心阳,治疗睡眠障碍、老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