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1
- 62
- 47
- 29
- 24
- 18
- 75
- 29
- 23
- 22
- 2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思佳 王松 等 《中国病案》 2024年25卷2期 92-94,112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PBL联合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模式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肾病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3 月 31 日在某院肾内科轮转的内科基地住院医师共 53 名作为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艳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1卷6期 50-51页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病理讨论法(CPC)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的成效.方法 将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020级的20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实验组应用临床病理讨论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比较2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晓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9卷3期 209-21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临床病理讨论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接收的2021级护理和助产专业的学生150名进行该次研究,按照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所选方式的差异划分为两组,每组75名.采取常规教学法的为对照组,采取临床病理讨论法的为观察组.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冰 李凯 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12卷1期 50-52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基础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和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贯续联合教学法对青年皮肤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医院87例青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秀霞 蒋金芳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12卷25期 1-4页
【摘要】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验课所占比重比较高,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教育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宝 刘希 等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34卷7期 25-27页
【摘要】 随着教学法改革不断深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等逐步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这些新的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学习资源来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但病理学庞大的知识构架以及众多容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常常望而生却,难以掌握.文章充分结合病理学科...
【关键词】 讲授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翻转课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妮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6卷25期 133-134页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病理讨论法(CPC)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8级护理和助产专业的3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差异将这300名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有150名学生,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秋菊 李能莲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卷16期 18-20页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教学法对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级,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各两个平行班,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原 刘春英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1卷3期 213-215页ISTICCA
【摘要】 介绍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阐明了临床病理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及实际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