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39
- 329
- 11
- 1381
- 1087
- 480
- 426
- 203
- 179
- 178
- 114
- 95
- 8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董艳 姚魁武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10期 2020-20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姜、干姜、生姜汁、炮姜和煨姜均源于植物姜的根茎,5者皆同出一物,为临床常用中药,但炮制方法完全不同,性味归经及功效特点亦有差异.探究姜不同炮制品临床运用之异,当首推《伤寒杂病论》,书中所载经方用姜者数量近半,涉及生姜、干姜、生姜汁及炮姜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敏 张波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年28卷2期 243-246页ISTICPKUCA
【摘要】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琴 杨薇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40卷10期 1000-1002页ISTIC
【摘要】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临床运用广泛.本文整理分析有关乌梅丸的病机及该方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锁芳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6期 1026-1028页ISTIC
【摘要】 目的:揭示《黄帝内经》“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之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对《黄帝内经》有关“天人合一”文献的学习领悟,结合“先岁气,合天和”的临床案例,印证其临床指导应用价值.结果:“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精神体...
【关键词】 《黄帝内经》;“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五运六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婷 彭家玺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0卷4期 89-91页ISTIC
【摘要】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从大包穴分出,浅出于渊腋穴下三寸处,散布于胸胁部.它的病变,实证为全身皆痛,虚证为周身骨节都松弛无力.足太阴脾之络,名曰公孙,即从公孙穴处,由足太阴经脉分出.在第一跖趾关节,后一寸(公孙)处分出后,走向足阳明经脉;另一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湘华 秦肖 等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5年27卷6期 338-339页ISTIC
【摘要】 主要介绍了植物药制剂坤畅在妇科的临床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遵惠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22卷4期 11-14页ISTIC
【摘要】 论述中医理论体系是在<周易>哲学思想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从中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诸方面分析探讨了<周易>理论的指导意义和临床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军航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5年9卷10期 107页
【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2年中选取100 例小儿疝气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小儿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讨论.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经过微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胜平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5年4期 8-9,10页
【摘要】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性穿孔修补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需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情况和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小军 易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14卷4期 284-285页
【摘要】 <篇首>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也是临床必须遵循的证治规律.临床运用浅刺法治疗某些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宜于一些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如面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