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0
- 1
- 47
- 16
- 8
- 4
- 2
- 28
- 19
- 16
- 15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摘要】 目的:血透患者两种部位临时性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比较探讨.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60位血透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主体,在取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本次的临床研究.根据静脉置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2卷18期 161-162页
【摘要】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患者两种部位临时性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临时性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按照置管的不同部位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颈内静脉进行置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英 谭志雄 等 《全科护理》 2009年7卷5期 386-387页
【摘要】 [目的]探讨急重症病人行紧急血液净化治疗时血管通路的选择及相应的护理,以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回顾分析63例急重症病人血液净化时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选择情况,运用最佳方案进行血管通路的选择及对不同临时性血管通路进行透析前、中、后的护理.[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跃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24卷3期 201-20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永久性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 对10例永久性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与同期使用临时性双腔导管和内瘘的患者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永久性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临时性双腔导管少、感染率低,但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海钊 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护理高峰论坛 2019年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临时性深静脉置管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并对比其血液透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将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B组(观察组)36例,A组(对照组)36例;A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飞梅 龚燕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27卷15期 1161-1162,11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42 例,股静脉置管26例,导管使用时间7~182 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04年20卷9期 1067-106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对374例血透患者416例次深静脉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3种不同插管的血流速度、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的感染.结果: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血流速度、透析效能、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高于股静脉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秀碧 张亚真 等 《中外医疗》 2019年38卷9期 111-11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静脉穿刺技术作为血液净化替代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接受双静脉穿刺技术的尿毒症患者的资料.结果 研究期间内共有35例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接受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靖 孙道冬 等 《海南医学》 2015年5期 709-71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临时性深静脉置管的最佳部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血透中心使用临时性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98例,分为颈内静脉组58例,股静脉组40例,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局部感染和血行感染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组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