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820
- 62
- 24
- 1
- 7025
- 909
- 852
- 474
- 202
- 632
- 632
- 537
- 524
- 36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连暐暐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60卷1期 82-83页ISTIC
【摘要】 乌梅丸原方用于治疗厥阴病,疗效确切.结合医家论述与临证感悟,认为临证时可依据"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不拘症候,活用于治疗咳嗽、消渴、不寐等,均有显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长卿 丁亚丽 等 《中医研究》 2024年37卷8期 65-68页
【摘要】 刺血疗法传承不绝,沿用至今,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副作用少、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熟读经典,临证数十载,在中医外治法尤其在刺血疗法上小有体会,总结出 3 点心得:其一,刺前当辨证候虚实,辨经脉虚实判定是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成 张思超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1期 75-79页ISTICCA
【摘要】 清代医家吴鞠通对甘草的运用有独特见解,在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中有多处论及甘草加减取舍的情况.吴鞠通临证运用甘草时不单纯局限于药物功效,主张从病证、病位、病性三方面入手,合理使用.在病证方面,偏于实证或有水湿痰饮等有形病理产物阻滞的,因甘草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淑慧 张志枫 《医药前沿》 2014年7期 357-358页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诊断及治疗水平提高,而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亦在临床推广使用。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有效方式,其中望诊是最为重要的诊断方法。笔者在对中医妇科中特色望诊研究资料进行大量阅读、参考的基础上,对其临证运用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素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22卷1期 17-19页
【摘要】 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后心裁意度,对证切机,收效宏捷.文章试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胜萱 吴智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2卷4期 1018-1023页ISTICCA
【摘要】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PD)多因肝肾阴虚、阳亢动风所致;但在现代中医临证中,PD患者可出现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失眠、嗅觉障碍、表情淡漠等,同时伴有形寒肢冷、面肢浮肿、腰膝酸冷、舌淡胖或有齿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东森 解粲然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34卷11期 19-23页
【摘要】 文章探讨了中医典籍《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寒热并行"配伍法及其在治疗五脏劳损病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五首救劳损病方——养生补肝汤、调神补心汤、建中补脾汤、宁气补肺汤、固元补肾汤的组方思路与临床证治,揭示了"寒热并行调体用+谷肉果菜补不足"的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有琼 田原 等 《上海医药》 2025年46卷2期 39-41页CA
【摘要】 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首创性地提出了中医证候的"两态三三构型"规律理论.本文简要介绍"两态三三构型"规律理论,并以临床案例分析的形式具体分析讨论.
【关键词】 国医大师张震;中医证候;"两态三三构型"规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善廷 陈晓阳 等 《中医研究》 2025年38卷2期 13-18页
【摘要】 对《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进行研究,发现阴阳之要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阴阳对等的关系,而是主从关系."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推动力和制约力是后天之本,即中焦脾胃.从《伤寒论》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羿鑫 马胜来 等 《中医药导报》 2024年30卷7期 113-117页ISTIC
【摘要】 疏肝调神针法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方式,以"百会、内关、太冲"为基础方,具有疏肝、调神之效.通过文献分析得出,疏肝调神针法的临床使用范围不仅局限于肝病或神志相关类疾病,也包括心系、脾胃系等疾病.与不同穴位配合治疗,可达到疏肝调神开窍、疏肝调神宁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