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5
- 4
- 3
- 5
- 2
- 2
- 1
- 1
- 11
- 10
- 6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初济显 《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132页
【摘要】 本文说明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必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存在的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法,并进行了简的分析,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未来二氧化碳控制的发展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倩倩 孙秀雅 等 《辽宁化工》 2009年38卷3期 176-179页
【摘要】 综合介绍了国内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措施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二氧化碳源头控制,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碳吸收治理以及贮存等其他方法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并指出未来二氧化碳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鸿洋 周雪飞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1年27卷9期 1268-12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污水资源化、二氧化碳减排及微藻生物柴油是当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前沿课题.以下围绕污水及烟道气资源化培养产油微藻的培养体系,就藻种、营养条件、培养方式、培养环境及微藻生物反应器等影响产油微藻培养的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由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雨萱 郭亮 等 《化工进展》 2023年42卷1期 40-52页
【摘要】 微生物固定CO2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策略之一,为固碳减排、节能生产与绿色合成提供了借鉴.然而,微生物在固定CO2过程中存在底物利用效率低、能量需求量大、路径难优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6种天然CO2固定途径与5种人工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涵 李慧 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2年12卷5期 1584-1592页
【摘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忠华 李方芳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12年10卷1期 70-76页ISTICCABP
【摘要】 碳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而微藻在此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利用微藻减排CO2合成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油脂,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碳减排与微藻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对微藻转化CO2合成生物油脂的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义稳 杨翼 等 《山东化工》 2013年42卷11期 141-142页
【摘要】 化工行业面临的新挑战是温室气体减排,温室气体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而且也涵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因而,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常规的有毒有害污染控制的基础上,加速温室气体减排,以保护全球气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褚治德 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近日,麦肯锡全球学会会长戴安娜法罗在《商业周刊》撰文,提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和节能的一套方案,并认为对中国来说存在以下三个机遇。首先最大的机遇在中国的工业部门。第二个机遇是以新型高能效发电厂替代低效能的发电厂第三个机遇是中国的住宅和商业建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浩然 张洋 等 《化工学报》 2023年74卷1期 1-13页
【摘要】 微生物制造利用生物质和二氧化碳等可再生原料进行化学品的绿色生产,显示出了巨大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是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内容之一是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的设计与构建.综述了基于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的代谢流分析和代谢途径预测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国强 《中国材料进展》 2012年31卷2期 7-15页
【摘要】 生物制造产业系包括生物燃料、生物材料和生物化学品的产业,近来也称为“白色生物技术”。由于国内外对有关不依赖于石油原料、环保以及二氧化碳减排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产业的重视,生物制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聚羟基脂肪酸酯(简称PHA)拥有优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