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7
- 1
- 1
- 50
- 13
- 6
- 3
- 3
- 37
- 8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毕如愉 刘涛峰 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41卷3期 471-473页
【摘要】 目的:观测枇杷清肺饮合二至丸加减治疗经前痤疮的效果.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枇杷清肺饮加减口服同时予以复方黄柏液外涂,治疗组用枇杷清肺饮合二至丸.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合二至丸加减治疗经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新雪 导师:闫学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导师经验方六味地黄合二至丸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验证该方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
方法:
主要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根据疾病的判定标准入选的痤疮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江伟 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创新发展学术论坛 2011年
【摘要】 目的:对唐由之研究员治疗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进行经验总结和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到唐由之研究员门诊就诊的非渗出性AMD的全部患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分析总结。结果:符合条件的共3...
【关键词】 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四物五子汤 ; 二至丸加减治疗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慧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38卷5期 789-791页
【摘要】 目的:观察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辅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肝肾阴虚型的疗效.方法: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少如 林艳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卷8期 93-9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寿胎丸合二至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20日东莞市茶山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东莞市茶山医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展开黄体酮注射治疗,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争艳 宋发荣 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38卷12期 2093-2094页
【摘要】 目的:观察二至丸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胎动不安及胎漏的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黄体酮治疗,A组加用二至丸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94.74%、B组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敏 古英 《基层中医药》 2022年1卷11期 53-56页
【摘要】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证"范畴,临床发病机制多为阴虚,临床上针药并用改善本病症状效果显著.本文验案辨证为阴虚血瘀证,方用沙参麦冬汤、二至丸合桃红四物汤辨证加减,同时结合体针、舌针及蝶腭神经节针刺法治疗,为中医临床改善干燥综合征症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瑾 冯漫离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2期 707-7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四川文氏皮外科根据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病机,在临证治疗中重视祛风清热、健脾祛湿、疏肝理气和滋阴养血.四川文氏皮外科还重视内外结合治疗,内治方面辨证论治分为风湿热蕴肤证(方选简化消风散加减)、肝郁化火证(方选柴芍龙牡汤或丹栀逍遥散加减)、阴虚血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淑琳 范瑞强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2卷3期 207-2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了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火旺型痤疮的临床经验。禤老认为现代人患痤疮,其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导致肺胃血热,上熏面部而发痤疮。可采用滋肾泻火、清肺解毒的治疗原则,以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