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
- 5
- 2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潘静 马威 等 《世界中医药》 2016年11卷10期 2184-2187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内科学》中绝大部分中医内科疾病按照五脏体系进行分类论述,而肢体经络和气血津液病证则分别按照病变部位和病因病机独立成篇单独论述.中医内科疾病所选代表方剂都是以古代经方为主,方中多数药物归经均在五脏范围之内,将疾病脏腑定位与药物归经结合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嘉玮 阮杏林 等 《中医药通报》 2024年23卷3期 22-25,28页ISTIC
【摘要】 阮诗玮教授比较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及以往体质分类的方法特点,提出"神质"层面上的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构建.其认为在"形神合一"的前提下,基于"神分体质"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应当作为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内容;在传统中医五脏-五神-七情观念的划分模式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洁茹 潘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80期 235-236页
【摘要】 归经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在古代医家对中医的理论基础不断充实完善下,归经理论逐渐细化开来,并趋于成熟,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内科学》中五脏系疾病即是根据疾病归经理论,按照五脏分类法,分为肺系、心系、脾系、肝系、肾系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银华 韩秀文 等 《中医药信息》 2010年27卷1期 8-9页ISTIC
【摘要】 <内经>以分类方法认识病因,主要有阴阳分类法、三部分类法和"藏象"分类法.这三种病因分类法,对于分析病因,解析特性,进而准确把握病位,洞察病机,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病因的"藏象"分类法,将病因的研究纳入"四时五脏阴阳"系统,与"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进 《光明中医》 2010年25卷2期 189-191页
【摘要】 <内经>以分类方法认识病因,主要有病因的阴阳分类法、病因的三部分类法和病因的"藏象"分类法."藏象病因"认识论是<内经>的一个最有特色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是将病因的研究纳入"四时五脏阴阳"系统,与"藏象"紧密关联,形成了以五脏为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奚胜艳 赵敬华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年27卷2期 274-2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对清末湖北名医秦子文《玲珑医鉴》抄本中以歌括呈现的中药药性及相关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认为该书作者秦子文对中药基本理论不仅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补充和完善了相关用药理论,如四性分类法、五脏六腑虚实寒热引经用药等.希望通过总结秦子文对中药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