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8
- 1
- 1
- 1
- 3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鹏飞 任红艳 《河南中医》 2019年39卷2期 173-175页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功能的发挥以气机为核心.脏腑气机升降相因,出入有序,则能维持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血的生成和运行与脏腑气机密切相关,脏腑气机协调有序,则血循其道,有条不紊.津液的输布代谢,乃是诸脏腑气机协调完成的,尤以肺、脾、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逯晓琪 何永生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2期 263-265页ISTICCA
【摘要】 阴阳者,万物对立统一之根本.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脏受损,精气内伤,脏腑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虚阳上扰清窍.阴阳失衡为本病之根本,外邪、季节、昼夜等外界环境变化,脏腑阴损阳亢、气机不畅;因五脏生克相关,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风、火、痰、瘀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亚琼 关徐涛 等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8期 1590-1594页ISTICCA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rotein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目前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其相...
【关键词】 五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铜锁 何永生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35卷5期 112-114页
【摘要】 中药禀天地之气而生,采摘有相应的季节性,故有四时之气偏性,因此可通过中药来调节人体五脏阴阳升降.五行应五味,五行之间各有生克之理,故五味之间各有生克.五味入五脏实为调和五脏五行的平衡关系.中药四气五味制方原理应从阴阳五行角度出发,四气应四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辉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4期 405-406页ISTIC
【摘要】 失眠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交,其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衡,导致魂不守舍.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汇聚三焦之气,集诸多募穴于一经.针刺任脉治疗失眠,通过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以安神,神安得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望华 王汝亚 等 《河南中医》 2010年30卷2期 123-124页ISTIC
【摘要】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宝华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2期 153-157页ISTIC
【摘要】 膏方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之一,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慢性疑难性疾病,通过调补来增加人体精气的储备、提高人体免疫力、平衡阴阳,恢复五脏六腑机能,膏滋补中寓治,治中寓补,具有治疗保健、强身健体、整体调理、预防疾病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迪 黄崴 等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03卷17期 265页MEDLINE
【摘要】 慢性肾功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C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新伟 薛丕良 等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03卷8期 303页MEDLINE
【摘要】 <篇首>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卫为阳,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营为阴,行于脉中,有生血化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二者相互为用营卫调和,保持生理上的动态平衡.相反导致疾病的发生.在疾病中不论外感还是内伤导致营卫失调,阴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德厚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3卷16期 167页MEDLINE
【摘要】 高血压病可通过针刺和中药足浴的方式,清泄阳明、平降血压,长期对这些经脉加以刺激,对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合五脏、促进人体健康,均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