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7
- 1
- 2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享琳 刘仁光 等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6年37卷6期 88-91页CA
【摘要】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心肌病,临床表现为突发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本文报道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致房性和室性双源宽QRS心动过速、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室内阻滞等复杂心律失常的特殊病例,并结...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双源宽QRS心动过速;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北方 张英力 等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31卷6期 528-529,575-576页CA
【摘要】 报道2例房性心动过速(1:1和不等比例下传)经治疗后,患者自觉恢复,心率正常,要求出院,但心电图检查示房速2∶1传导.提醒临床在房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应以心电图为治疗分析依据;在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寻找重在T波和ST段的P′波,加强对交替下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丽 董李梅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26卷5期 469-470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32岁.风湿热.Ⅱ导联R2、R3与R5、R6及R8、R10、R12、R22均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其余R波为结性或室性逸搏激动,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传导.V1导联前两个R波及最后两个R波均为逸搏激动,中间连续的11个R波均为窦性Q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红雁 《安徽医药》 2001年5卷3期 204-20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遇1例不同步、不同速度的双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患者,短时间内阻滞类型发生改变,转为不全性三分支阻滞伴左后分支交替性文氏周期,因未及时安装起搏器于1 wk后死亡,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饶莹莹 陈娟 等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34卷4期 65-67页CA
【摘要】 房室传导径路中由于不同水平(如近端和远端)受损程度不同,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复合性房室阻滞,使心电图变得复杂.本文报道两例复合性Ⅱ度房室阻滞,分别表现为PR间期延长的文氏周期和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并简要讨论机制和临床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靓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年18卷6期 466-467页
【摘要】 <篇首> 例1 患者男性,72岁.高血压、冠心病.心慌、气短、胸闷不适一周就诊.心电图示:长V1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相同的心房扑动(AF)"F"波,F-F间距匀齐,频率2.50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距不等,长短交替,房室传导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昭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27卷4期 43-43页CA
【摘要】 <篇首> 交替下传文氏周期是指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的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以2~3个P波连续下传受阻而结束文氏周期的一种特殊的文氏现象.因其多为一过性出现,易被忽略.结合所遇1例分析讨论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红武 梁红柳 等 《中国医师杂志》 2010年12卷4期 575-57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72岁,因消瘦、心悸、乏力、厌食、神志淡漠,腹泻半月于2007年10月3日入院,既往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年.查体:甲状腺二度肿大,双肺底小水包音,心率约190次/min,呈室性二联律,无明显杂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关键词】 心房扑动/病理生理学/并发症;心脏传导阻滞/病理生理学/并发症;病例报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