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
- 3
- 1
- 1
- 3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邵侃 黄珊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16卷18期 2079-2081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Ezscan)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检出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采用经典实验和Ezscan检测方法诊...
【中文期刊】 黄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5期 42-44页
【摘要】 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利用生物电阻抗和皮电反应检测分析原理,记录患者生理状态信号,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分析国内已注册上市的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产品临床应用情况。
【中文期刊】 宋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4期 48-49页
【摘要】 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通常包括三种测量原理,即ES-BC(生物电阻抗)、EIS-GS(皮电反应)和ES Oxi(光度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分析三种测量方式的准确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中文期刊】 左静 么冬爱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年4期 398-399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检测技术EZSCAN在糖尿病风险评估中的诊断价值,为预防糖尿病发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参加健康体检的403例受检人群检查资料,对糖代谢检查、EZSCAN检查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受检者403例中诊断为糖尿病( DM)者13例...
【中文期刊】 崔静 刘莉 《天津护理》 2017年25卷6期 568-569页
【摘要】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15年世界糖尿病大会”上颁布,全球已经有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我国确诊糖尿病的成人已达到11.6%,但是有70%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并不知晓[1].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发现:在确诊糖尿病时β...
【中文期刊】 王海岩 曹仕霞 等 《中国保健营养》 2016年26卷17期 242-243页
【摘要】 目的:利用最先进的Ezscan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检测泌汗运动神经功能,初探健康管理体系对老年2型糖尿病泌汗运动神经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医疗保健人员400人,根据自愿原则分组,参加健康教育体系的系列活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积极主动的自我健康...
【关键词】 健康管理体系; 2型糖尿病; Ezscan人体生物反馈仪;
【中文期刊】 曲春花 柳晖 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9年13卷1期 41-4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检查结果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至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自愿接受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检查的受检者资料,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有2 136名受检者资料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
【中文期刊】 曲春花 柳晖 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9年13卷2期 148-15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国内外均成高发态势.NAFL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密切相关.NAFLD群体糖尿病前...
【中文期刊】 王蕾蕾 朱玲 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7年11卷3期 245-24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前,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繁琐,不适合大规模的糖尿病人群筛查,空腹血清葡萄糖检测(FPG)容易漏诊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方法不统一,很多地区开展HbA1c检测水平尚不能...
【中文期刊】 曲春花 张华 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7年11卷3期 247-25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总体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2],成为糖尿病患病第一大国.糖尿病起病隐匿,病程长,致残、致死率高,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采用适宜技术筛查出糖尿病高危人群,并及时予以干预,可以降低该群体的糖尿病发病率.人体生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