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9
- 10
- 1
- 313
- 77
- 6
- 5
- 4
- 92
- 49
- 46
- 42
- 2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可可 孙建慧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11期 2288-2291页ISTICCA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与难治性疾病,症状繁杂,迁延难愈.笔者从"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的角度出发,探讨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从肺辨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雨萌 白光 等 《西部中医药》 2023年36卷5期 85-89页ISTIC
【摘要】 以"郁生百病"的观点为基础,明确指出"百病气为先",强调疾病的产生总是"气郁"所致,"气郁"是发病的基础,进而从"气郁致酸"角度探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气郁由肝生,是"木郁"所致;"气"特指"木气""气郁"既是"肝郁";肝郁不舒,克伐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加新 韩茂娟 等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0卷35期 163-167页CA
【摘要】 总结张珍玉论治胃脘痛的学术经验.张珍玉明确了目前临床胃脘痛的发病特点,治疗胃脘痛辨证灵活,以脏腑辨证为纲,体现了重视调理脏腑关系,五脏兼顾,尤其重视脾胃与肝关系的学术理念.张珍玉认为土得木而达,"气滞"是胃脘痛的基本病机,胃脘痛之治以气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士桢 焦晓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36卷3期 87-89页
【摘要】 双心疾病以心血管疾病伴有情志失常为特征.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给人们更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导致双心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双心疾病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现代医家多从心肝入手,调达肝气以安心神,效果良好.脾胃在双心疾病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诗音 孔士琛 等 《吉林中医药》 2020年40卷1期 56-60页ISTIC
【摘要】 《小儿推拿广意》成书于清代,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小儿推拿专著之一.熊应雄在审病辨证、推拿治疗、选方用药、药物炮制、方药用法等方面尤重视后天调护,并以"脾胃"为中心,辨治小儿脾系疾病时以健脾和胃、利湿化浊为重,辨治小儿肺系疾病时重用培土生金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亭亭 朱生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3期 480-482页ISTIC
【摘要】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病位虽在食管,属胃所主,但与肝关系密切.在病名方面,古籍中无固定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为吐酸、胸痛、梅核气等范畴,这些病名皆与肝脏有关;在病因病机方面,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引起的肝失疏泄,或肝郁化热作酸,或气郁痰阻中...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从肝论治;病因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西建 魏凤琴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2卷5期 377-380页ISTIC
【摘要】 张珍玉先生精研中医经典,传承发展中医,强调“理”是“法”的灵魂,以中医思维指导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提倡“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研究思路,主张将现代研究结果纳入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中,为我所用.张老临证重视脏腑辨证,提出“大脾胃”的概念和“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超 叶柏 《江苏中医药》 2017年49卷11期 54-55页ISTICCA
【摘要】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肝与脾胃同居中焦,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明·薛己云:"凡脾之得疾,必先察其肝,盖肝者脾之贼."对于临床常见的呃逆、胃痛、腹泻,分别治以疏肝降逆、疏肝和胃、疏肝扶脾,加用郁金、醋柴胡、延胡索、醋香附等药,获得较好的疗效,并附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祥军 宋尚晋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51卷5期 72-74页ISTICCSCDCA
【摘要】 阐明胃食管反流病的生理病理与病因病机,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从肝胆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强调肝、胆因素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仁昌 王光铭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4卷5期 111-112页ISTICCA
【摘要】 从气结为郁、痰积为郁、湿蕴为郁、瘀留为郁四方面阐述了郁之理论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形成的机理,以疏肝行气法、化痰降浊法、清热除湿法、祛瘀通络法作为开郁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具体治法,并为其治法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佐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