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29
- 7
- 2
- 1
- 1
- 3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于大猛 于葆墀 等 《北京中医药》 2024年43卷7期 827-831页ISTIC
【摘要】 京帮法半夏的配本来源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中的法制半夏(清代称仙半夏),其制作工序复杂且精细.京帮法半夏炮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分为制白半夏与药汁浸泡两步工序,但在半夏前期处理、浸泡药物组成、入药方式、浸泡时间、倒缸、干燥方法等方面均有自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冲 苗青 等 《江苏中医药》 2019年51卷4期 46-48页ISTICCA
【摘要】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咳嗽往往是主要或唯一症状者[1].当导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被排除或治疗后,其咳嗽症状对于治疗反应仍不佳时,多称为慢性难治性咳嗽[2].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诊治具有很好的疗效.王书臣教授是第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雨 贾春华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33卷4期 309-311页
【摘要】 贾春华教授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特别是对张仲景合方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现将贾春华教授应用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二仙汤、泻白散、六味地黄丸、升脉饮治疗疑难杂证6例辨证诊治经验整理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1.1 桂枝汤合二仙汤合方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莲 张承宇 《湖南中医杂志》 2007年23卷2期 69-70页
【摘要】 <篇首> 慢性咽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虚火喉痹"范畴.其病因较复杂,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病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半夏厚朴汤合威灵仙加减治疗本病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单用鼻咽清毒颗粒治疗的39例进行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隋吴彬 《化学分析计量》 2006年15卷3期 25-27页
【摘要】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中药材天仙子、半夏、杜仲、吴茱萸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方法.13种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在1~1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5),检出限为0.04~0.21μg/L,加标回收率为81.79%~100.50%,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大猛 马春 等 《中华医史杂志》 2023年53卷5期 259-267页MEDLINE
【摘要】 宋代以前半夏的炮制方法主要是汤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新法半夏汤的“新法”,是半夏用姜制、矾浸、制曲等区别于汤洗的炮制方法。元代《御药院方》收载“法制半夏”的依据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的法制温半夏、法制白半夏、法制红半夏是添加多种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艳平 《中医学报》 2020年35卷8期 1649-1652页ISTICCA
【摘要】 川帮中药炮制技术发源于四川省,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形成于明清时期.其技术偏重于蒸制与复制:生大黄片用黄酒水闷透,蒸制,晒七八成干,如此反复操作九次而得“九制大黄”;生半夏清水漂浸,分期加入明矾、石灰、皮硝等,历时两月有余制成“仙半夏”;生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巧明 厚毅清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年32卷10期 39-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悬浮细胞作为靶标材料,在COLC诱导获得多倍性细胞后,经诱导分化和再生形成纯合的多倍体植株,是一条可行且高效的多倍体诱导途径.但该途径的前提是成熟、高效的单细胞悬浮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建立.鉴于此,在获得优良胚性愈伤组织的基础上,对半夏细胞...
【关键词】 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iet.);悬浮细胞;秋水仙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5期 1359-1363页ISTICCA
【摘要】 太乙神针是指将药物加艾绒配制成的艾条点燃后隔符纸按压熨于穴位的方法,是一种在临床具有显著疗效的灸疗方法.太乙神针法最初由清代的范毓?在广东做官之际传入岭南,此后得以广泛传播.在岭南地区流行的由清代顺德周桂山所辑的《经验良方》著作中,记载有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5卷6期 1129-1134页ISTICCA
【摘要】 通过阐述相反相成中药配伍理论及对基于此理论形成的经典方剂二仙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六味地黄丸、桂枝汤、左金丸、交泰丸的组方原则的解析,提出中医临床应注重核心证候的辨证,处方用药环节应忠于证候,基于相反相成配伍理论,从药性的寒热温凉与升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