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4
- 1
- 31
- 4
- 4
- 3
- 2
- 6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蔡雪林 谭小芳 等 《护理学杂志》 2005年20卷11期 31-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代温灸膏局部敷贴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留置针处用输液贴固定;观察组加用代温灸膏在静脉穿刺上方0.5~1.0 cm处沿血管走向敷贴.结果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婷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9卷13期 27-29页
【摘要】 目的:观察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东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18卷9期 18-19页ISTIC
【摘要】 <篇首> 面瘫,又称"口"、"卒口僻"等,是临床常见病之-.患者多在疲惫、情绪低落,感受寒凉等情况下突发面部肌肉失用,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面部经气不足,络脉空虚,风寒之邪趁虚而人.其起病之急与"风"性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鄢路洲 导师: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目的:观察代针膏穴位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穴敷组、结灸组和西药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论:代针膏穴敷治疗PU疗效肯定,能减少溃疡面积,消除幽门螺杆菌(PU),升高血清IgG、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邱玉霞 导师: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学(硕士) 1999年
【摘要】 该实验主要研究代针膏于"足三里"、"胃俞"穴位敷贴对束缚-冷应激所致大鼠急 性胃粘膜病变(AGML)的影响,并观察血清胃泌素(Gas)、肠神经系统(ENS)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乙酰胆碱酯酶(AchE)、血管活性肠肽(VIP)活性及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洪沛 导师: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学(硕士) 1998年
【摘要】 该实验将浸有0.5%的甲醛溶液滤纸放于Wister大鼠右侧第五腰椎椎间孔神经根处,造成实验性根性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在动物模型的"关元俞"、"环跳"两穴位用代针膏、电针、电针+代针膏三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上述疗法对模型的一般状况、痛阈、肌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繁荣 鄢路洲 等 《中国针灸》 2001年21卷1期 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93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随机分为穴敷组33例、针灸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经治疗1月,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7.88%,86.67%,63.33%;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84.85%,86.66%,63.33%;3...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消化性溃疡/穴位疗法;消化性溃疡/针灸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东华 胡宇晴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5年52卷3期 31-35页ISTICPKUCA
【摘要】 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在中医归属"痹证"范畴,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多采用改善患者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生物体新陈代谢和组织恢复,松解机体筋膜和软组织粘连等方法进行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相来 景福权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34卷9期 1184-1189,119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肺-皮毛"功能轴的皮内针灸对特应性皮炎大鼠皮肤组织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4~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皮内针灸组和他克莫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