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20
- 2
- 33
- 12
- 10
- 3
- 2
- 15
- 14
- 7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菊红 李铭 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24卷1期 57-63页
【摘要】 治疗脑胶质瘤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药物难以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效果.利用天然细胞伪装的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穿透性和治疗效果.巨噬细胞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将药物载体与巨噬细胞膜或外泌体结合,构建的递药...
【中文期刊】 傅丽霞 贾国舒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24年33卷15期 1521-153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前沿的药物递送技术,凭借其以内源性天然生物材料为基础的优势,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靶向性.为了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热点,促进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仿生型药物...
【中文期刊】 马柯 麦筱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2024年37卷10期 1098-1102页 ISTICPKU
【摘要】 基于仿生细胞膜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血小板凭借其生理特性参与炎症调节、免疫防御、止血及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等过程.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颗粒借助血小板的独特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主要就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递药...
【中文期刊】 刘瀚峰 王晶晶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年28卷7期 1118-1123页 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心肌梗死是目前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无法完全恢复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天然来源的外泌体产量少,获取难度大、耗时...
【中文期刊】 肖瑛子 张璐瑶 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4年16卷7期 104-11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开发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是利用细胞及其来源的生物膜进行药物递送.本文对基于完整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细胞膜的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概述.此类递送系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包括肿瘤、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
【中文期刊】 谢雨礼 《药学进展》 2024年48卷7期 523-535页 ISTICCA
【摘要】 药物递送被认为是药物开发的"最后一公里".自1952年作为标志性产品的Dexedrine?Spansule?缓释胶囊获批上市至今,药物递送技术已走过了70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在赋能传统化药以及蛋白质、多肽和单抗等生物药物的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
【中文期刊】 贾翠萍 张媛 等 《广州医药》 2024年55卷6期 577-584页
【摘要】 药物递送系统对于各类疾病意义非凡,但传统药物载体面临细胞毒性强、组织相容性低、半衰期短和靶向性弱等诸多挑战.血小板及其相关衍生物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由于血小板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在肿瘤、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感染等多种疾病...
【中文期刊】 张强 罗曦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23年54卷5期 544-55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有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避免被内皮网状系统清除,使其在体内血液循环时间更长.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肿瘤细胞膜、红细胞膜、血小板膜、白细胞膜、干细胞膜、细胞外囊...
【中文期刊】 彭凤丽 李朝富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年27卷30期 4862-4868页 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目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点主要聚焦于精准治疗,而细胞外囊泡作为天然的纳米递送系统,可将治疗性药物递送至目标位置,鉴于其可获得亲本细胞的某些特性,故有望作为细胞治疗的替代疗法.目的:针对细胞外囊泡作为纳米递送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
【中文期刊】 马中宜 王馨雨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2卷3期 318-327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前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一线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强等缺点,将药物与递送系统相结合,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到达感染部位,是提高传统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良好策略.合成及仿生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