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1
- 26
- 17
- 152
- 32
- 2
- 2
- 2
- 86
- 18
- 17
- 14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家冉 王涵 等 《吉林中医药》 2025年45卷4期 425-428页ISTIC
【摘要】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以发热、反复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非特异性肠系膜区淋巴结炎症疾病.本病若失治、误治有可能发展为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甚至肠梗阻,故应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定期随访.本文报道此例患儿3年间频繁发热,脐周疼痛平均每日剧烈发作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文杰 朱平 等 《江苏中医药》 2024年56卷5期 62-65页ISTICCA
【摘要】 宋爱人为近代为数不多兼通伤寒、温病的大家,为现代伤寒、温病学说体系的奠基人.其学术上摒弃门户之见,主张寒温一体,提出了"伤寒为温病之源,温病为伤寒之变"的观点,完善了伏气温病的证治理论,系统梳理了春温与伏暑的理法方药,补前人之所未备;临证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映映 田传玺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11期 1189-1191页ISTIC
【摘要】 伏邪在外感病和内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归纳分析文献,对伏邪的因、机、证、治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外邪入侵和内邪流溢是伏邪的主要来源;"虚-伏-盛-复"是伏邪致病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整体病机演变规律;脏腑风湿、伏气温病、伏邪燥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沛崧 黄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29卷3期 198-201页ISTIC
【摘要】 基于"伏寒化温"学说,通过研究叶天士与柳宝诒主要著作中伏气温病的内容,比较两者对伏气温病的病因、发病、辨证、治法、方药认识的异同.病因方面,两者皆从邪伏少阴说,发病认识存在内外之分;辨证方面,两者均重视伏气温病的鉴别诊断,叶天士从临证角度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晓泉 孙洁 等 《新疆中医药》 2022年40卷3期 87-89页
【摘要】 目前,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重点.因其无明显新冠肺炎临床症状,所以传播途径较为隐匿.可以用中医伏气温病的理论阐释其病情隐匿的原因,用"治未病"的思想"欲病救萌",在辨病的基础上,运用三因制宜的思想进行辨证,强调辨病与辨证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红姣 彭剑虹 《中医杂志》 2008年49卷2期 101-103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从伏气温病探讨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用药.认为伏气温病学说可以解释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规律、伏邪的性质、邪伏的部位、疾病的传变以及狼疮性肾炎预后等,从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辰 韦子卓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23卷2期 117-119页ISTICCSCDCA
【摘要】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种抗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浆颗粒中抗原的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种与ANCA相关的血管炎症,ANCA对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对该病的发生、病程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1].目前临床上按受累...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伏气温病;中医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珊珊 张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0期 1337-1339页ISTIC
【摘要】 伏气温病学说始于先秦,创于西晋,发展于隋唐宋元,成于明清。运用五运六气的理论来预测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变化趋势,并不简单等于依靠天干地支进行推算。通过对《内经》运气学说和历代伏气温病疫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做浅要分析,以期以重大群体性突发疫情为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玺 温成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14年49卷6期 391-393页ISTIC
【摘要】 何廉臣在《重订广温热论》一书中,集中历代祖国医学抗御伏气温病的群体智慧,加以总结提炼,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防治伏气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为这一领域医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守红 周强 等 《吉林中医药》 2013年33卷10期 1064-1065页ISTIC
【摘要】 仝小林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疑难杂病的临床研究多年,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临床中能取得独特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仝老师临证抄方,收获颇丰,本文就仝小林教授运用"伏气温病"理论辨治原因不明发热验案进行报道、分析,以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