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15
- 30
- 29
- 8
- 3
- 280
- 194
- 145
- 116
- 67
- 133
- 98
- 87
- 84
- 8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军丽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19卷1期 43-44页ISTIC
【摘要】 <篇首> 1995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962名在我院妇产科门诊、优生遗传实验室 、泌尿科及相关科室对遗传咨询者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寅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17卷8期 120,124页ISTIC
【摘要】 目的 为了解我市人民对人口优生的重视程度.方法 对2002年-200r7年优生遗传门诊的14768例咨询对象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咨询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咨询孕期不良接触史者占首位,其次为孕前、孕期优生咨询者,第三为遗传性疾病主要是地中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塔菊 胡明洁 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5年8期 184-187页
【摘要】 随着"医学遗传学及优生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文章以OBE理念为指导,针对"医学遗传学及优生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学改革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晓琳 侯伟 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4年45卷5期 449-456页ISTICCA
【摘要】 背景 出生缺陷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口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ECS)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措施.目的 了解我国育龄期人群对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其决策的关联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卫华 宫磊 等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25卷12期 1029-1032页
【摘要】 为提高教学胜任力,进一步优化遗传与优生课程教学效果,皖南医学院根据课程特点,建立了医教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并在此模式的驱动下,进行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方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示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单门课程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劲华 夏玉风 等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20卷16期 181-18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岗位导向的"三点两线,以评促学"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与优生学"第八章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0级和2022级助产专业学生119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20级,n=5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柳仙 黄秀菊 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33卷14期 8-1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孕前健康教育联合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优生遗传咨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清远市清新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接诊的700例(350对)优生遗传咨询的夫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175对)....
【关键词】 优生遗传咨询;孕前健康教育;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劲华 夏玉凤 等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9卷19期 156-159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改革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及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0级和2021级助产专业学生119名,分成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60),对照组学生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否梅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1年4期 23-24页
【摘要】 一成不变的课堂让人困倦,多元化教学让课堂趣味横生.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分享在中职助产专业"遗传与优生"这门课程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交流探讨,共同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助产士服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