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
- 1
- 1
- 1
- 1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小华 黄建梅 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9卷2期 90-92页
【摘要】 6-去氧伪莽草毒素与伪莽草毒素同为八角科植物的特征成分,均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结构极其相似.经研究发现6-去氧伪莽草毒素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并未发生伪莽草毒素所发生的复杂重排反应,而仅仅发生了简单的分子内酯交换反应.

【中文期刊】 高燕萍 吴波 等 《中草药》 2015年46卷17期 2513-251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贡山八角Illicium wardii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桂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柱、MCI色谱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贡山八角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
【会议论文】崔小冬 第七届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研究集胞藻6803转化6-去氧伪莽草毒素的可能性及产物。方法:建立集胞藻6803摇瓶液体培养生物转化体系,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液-质联用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薄层色谱法结果表明试验组有新的转化产物产生,且极性较原底物有所降...
【学位论文】 作者: 崔小冬 导师:王春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本文围绕集胞藻6803对6—去氧伪莽草毒素、栀子苷转化进行研究,通过过滤除菌法、平板划线法、分光光度法等改进了培养基配制方法,得到了纯化的藻种,测定了藻细胞、叶绿素浓度含量变化曲线,当藻液吸光度值达到0.3-0.5时进入对数生长期,掌握其生...
【中文期刊】 王丽梅 邱红汉 等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6年52卷2期 96-100页
【摘要】 鉴别比较八角茴香及其伪品莽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八角茴香及莽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分别从八角茴香及莽草果实中鉴定了34种和40种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