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
- 19
- 2
- 1
- 1
- 3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晓凤 杜武勋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22期 1898-1901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挖掘《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结合传统辨证论治方法,建立五脏功能兼顾的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根据患者出生时五运六气进行体质辨证;根据患者发病时五运六气辨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根据患者诊疗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斌野 李雪 等 《中国针灸》 2012年32卷6期 548-55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临床运用刘开运五经推治的体会及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湘西小儿推拿流派学术特点如下:辨证取穴,归经施治;注重体质,补泻制宜;五经为主,配穴精巧;开阖相配,通调阴阳,为该流派理论的应用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玉凤 林煜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3期 1112-11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黄煌“药人”(半夏、柴胡、桂枝、黄芪)体质辨证理论规律并确定具有诊断意义的体质分类要素.方法 通过信息采集、建立数据库、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黄煌临床诊治的典型“药人”(半夏、柴胡、桂枝、黄芪)体质646例进行总结.结果 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兵 曹书华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5期 1281-128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古今脓毒症的研究,阐释脓毒症发病机理、可借鉴的辨证模式及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在脓毒症发病中的地位,简析脓毒症之体质因素及“从化”问题,并根据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解析脓毒症传变规律及严重脓毒症中五脏传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脓毒症提供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彤 张明英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3期 197-1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西医治疗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虽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该病已取得一定疗效,显现出一定优势: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更能体现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医疗模式;其针对SLE患者的体质偏差,可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向农 史凤磊 等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12期 1138-11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胃癌患者的发病,是在脏腑虚弱的基础上,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为基本特征,逐步发展为痰湿质、血癖质、阴虚质.当前临床治疗未重视结合胃癌患者体质辨证论治,忽视温阳法的应用.本文以中医理论和古代文献为依据,分析温阳法在各种体质类型中的适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秋莉 徐蕊 等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7期 655-65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古典医籍中,对个性、体质类型论述及郁证的相关内容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对人的个性、体质之形成既着重其先天禀赋因素,又强调其后天获得的影响.应用中医理论原创的个性、体质量表--<五态人格测验>、<五五体质测验>,辨识抑郁症患者的个性体质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瑗琳 衣蕾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7期 666-6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体质医学是以群体中个体的多种生理病理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性质和发展趋势,并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陕西省人民医院吉海旺教授悉心研习体质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现总结老师对对火型体质患者辨证施治体会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亚莉 郭少珍 等 《河南中医》 2019年39卷7期 981-984页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是同病异证思想的起源,《伤寒杂病论》中贯穿着同病异治的思想.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说的出现,同病异证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整体观念是同病异证的理论渊源,体质是同病异证的形成基础.“病”反映的是机体病变的全过程,具有共性意义;“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杉 《中医学报》 2018年33卷7期 1272-1275页ISTICCA
【摘要】 《唐祖宣温病解读》从温病概念、温病的病因学说、温疫学说、温毒学说、温病辨证理论、温病诊法、温病治法和温病预防8个角度对温病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分类说明.在临床上运用温病治法时应注意:灵活运用;重视体质和正气状况;以祛邪为治疗的关键;要注意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