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5
- 41
- 2
- 8
- 5
- 3
- 3
- 2
- 42
- 18
- 13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宁 赵护兵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5期 4827-48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旱作条件下豆科绿肥轮作影响旱地小麦产量变化的作物营养生态机制,对优化旱地作物种植施肥制度,促进水分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培肥、作物增产有重要意义.通过两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与不同豆科作物轮作引起的后茬小麦产量变化及其与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守辉 强胜 等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4期 385-3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明确不同作物轮作制度对杂草种子库特征的影响,比较研究了玉米-小麦(MW)、大豆-小麦(SW)轮作和原水稻-小麦(RW)轮作方式下杂草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作物轮作显著影响杂草种子库的密度和种类组成,进行玉米-小麦或大豆-小麦轮作2年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新雨 《农村百事通》 2012年24期 40-40页
【摘要】 菟丝子又名黄丝藤,多种药用植物如白术、桔梗、柴胡、丹参等在栽培生长过程中常遭受其害。菟丝子以其线形黄绿色茎缠绕受害植株,用吸器吸取植株体内的营养,致使植珠生长衰弱,颜色变黄,发生严重时,田间整片植株全部被其覆盖,植株一片枯黄。防治技术:播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延琼 王悦 等 《生态科学》 2022年41卷6期 73-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广东省60余种典型作物的生长属性、经济效益等基础数据,借助Visual Studio 2012运行平台,使用C sharp编程语言结合Access数据库,开发构建了广东省典型作物轮作优化组配专家系统V1.0(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云飞 汪玉 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年42卷7期 1554-1562页
【摘要】 为探究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方式下的磷平衡,通过控氮控磷(4 a)和控氮不控磷(24 a)两种配施方式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稻麦产量及磷吸收量、土壤磷含量、径流磷损失以及磷平衡.控氮控磷试验设有6个处理:不施磷肥(CK),单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三多 刘汉军 等 《生态科学》 2018年37卷1期 35-41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为研究沼肥施用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土壤及作物养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种不同施肥处理,包括沼肥低量(BL)、沼肥中量(BM)、沼肥高量(BH)、沼氮混施(BN)、氮磷钾肥(NPK)及不施肥(CK)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重金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园 蔡泽江 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38卷6期 1051-1063页
【摘要】 为从作物轮作角度分析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针对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构建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分类体系,基于空间分析、文献支持、野外实地调查、农户访谈与专家知识,建立不同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Sentinel-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祥文 阳廷伟 等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6期 113-115页
【摘要】 为促进高寒山区草田轮作的推广应用,开展光叶苕子+皮燕麦与马铃薯、裸燕麦和苦荞麦轮作试验,对土壤肥力、粮食作物产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光叶苕子+皮燕麦与粮食作物二年轮作,粮食增产17.0%~~32.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2.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文强 陈曦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4期 3707-37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半个世纪前,中国西北干旱区人类大规模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流域下部的荒漠覆被土地转变成了人工绿洲,强烈的人类耕作活动使得人工绿洲土壤有机碳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干旱区典型的三工河流域下部的人工绿洲为例,基于CENTURY模型,研究人工绿洲开发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文强 陈曦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5期 1021-10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下游绿洲作为研究区,通过对当地农作物轮作制度的调查和历史资料的分析,遴选6种主要作物组合系统,包括耐盐碱作物系统、粮食作物系统、瓜菜、经济作物-棉花、经济作物-葡萄、经济作物-啤酒花,并利用1982、1999和2003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