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5332
- 229
- 178
- 100
- 26
- 1
- 30036
- 15896
- 12928
- 11905
- 8832
- 5180
- 4564
- 4207
- 3184
- 26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葛斌 梁勇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43卷2期 76-79页 ISTICPKUCA
【摘要】 便秘会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对结直肠癌、肝性脑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潜在影响,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导致猝死,临床中若泻药使用不当,常出现便秘加重、结肠黑变病等问题,导致反复发作,预后较差.枳实、厚朴作为经典的理气药,其药对具有协同增效的作...
【中文期刊】 周盼盼 崔应麟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年29卷8期 1650-1658页 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缺血诱发的细胞自噬失调是脑损伤的关键因素,自噬相关基因6、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p62等自噬关键蛋白参与神经元轴突变性、死亡、细胞内稳态维持等过程,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
【中文期刊】 王选阳 高原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43卷3期 155-160页 ISTICPKUCA
【摘要】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以及中国知网...
【中文期刊】 张永强 倪健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25年34卷1期 57-6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桃核承气汤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桃仁、大黄、桂枝、甘草和芒硝五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下瘀热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下焦蓄血证的治疗.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桃核承气汤主要含有氰苷类、蒽醌类、挥发油类、三萜类等成分,在有关新剂型等工艺开...
【中文期刊】 冯哲 邬闻文 等 《中国性科学》 2025年34卷3期 11-14页 ISTIC
【摘要】 本文对高压氧的概念及应用、高压氧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及高压氧在勃起功能障碍中的探究进行综述,总结高压氧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高压氧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中文期刊】 张天婵 刘颖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27卷2期 190-195页 ISTICCA
【摘要】 出自《金匮要略》的经典名方桂枝茯苓丸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由等量桂枝、茯苓、芍药、牡丹皮和桃仁组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桂枝具有镇痛、抗血小板凝集、抗肿瘤和抗炎等作用;茯苓则有调控血糖血脂、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肿瘤等效果;芍药具备抗...
【中文期刊】 孙静 刘静 等 《西部中医药》 2025年38卷3期 84-89页 ISTIC
【摘要】 对近五年活血化瘀中药(水蛭)、方剂(血府逐瘀汤、新血府逐瘀汤)、中成药(芎芍胶囊、通心络胶囊、参红通络颗粒、鳖甲煎丸、复方丹参滴丸、活络效灵丹、通心痹合剂、复方三七颗粒)、复方注射液及其提取物(三七总皂苷、丹参酮、人参皂苷、谷红注射液、冠心...
【中文期刊】 张松 向丽 等 《中医药学报》 2025年53卷2期 49-53页 ISTICCA
【摘要】 童便作为炮制辅料,在我国中药炮制中的应用已久,我国古代炮制三专著《雷公炮炙论》《炮制大法》《修事指南》以及众多医药典籍均有明确记载,童便的应用几乎贯穿了中医药大部分发展时期.本文系统总结了辅料童便在我国中药炮制中的历史应用、炮制作用以及现代...
【中文期刊】 赵宇兴 刘维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4卷2期 185-192页 ISTICCA
【摘要】 痛风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异常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着良好的抗痛风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报道,文章对黄酮类化合物抗痛风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和中医药临床治...
【中文期刊】 李凤云 赵铎 等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2期 281-284页 ISTICCA
【摘要】 归脾汤首见于宋代医家严用和之《济生方》,可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及脾不统血等诸证,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对其现代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阐述总结了归脾汤在临床治疗神经精神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