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
- 1
- 1
- 13
- 6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巴晓博 隋鑫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7期 1883-189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科学评估覆盖作物种植体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为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构建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基于实证分析,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理论基础,选取禾本科作物黑麦草、豆科作物紫花苜蓿和毛苕子作为覆盖作物分别与玉米间作,以玉米单作模式为对照,从产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秋香 谢瑞芝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8期 4260-42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从产量角度评价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不同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经过专家咨询和相关文献分析,筛选确定7个因素作为保护性耕作影响产量的指标集,通过农户一对一调查,将农户对影响产量因素的认知作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同朝 田原 等 《贵州农业科学》 2008年36卷2期 67-70页
【摘要】 基于河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6大问题挑战,提出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从河南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及现状,提出了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推广4种技术与推广模式,阐述了河南省今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亟待探究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明月 刘源鑫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3期 9405-94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包括农作物生物量碳汇和农田土壤碳汇两个方面,中国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大,碳储量高,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国农作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率和影响因素对于解析全球碳循环和维系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农田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新玉 刘洁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0期 7242-72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阐明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轮作种植模式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2015年5月至9月间,利用陷阱法对连续13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定位试验站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垄作、秋翻)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动物1002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国勤 杨滨娟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4期 1225-12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江西双季稻田进行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多年保护性耕作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连续8a稻田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传统耕作4.46%-8.79%,各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而各处理间穗长和千粒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帅 张晶 等 《生态科学》 2012年31卷1期 69-74页ISTICPKUCSCD
【摘要】 进入21世纪,农业节能减排逐渐引起人们的天注.运用能源碳排放计算模型,对德州市2003 -2008年农业碳源、碳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德州市农业碳源现状为7.29TgCO2eq·a-1,其中由农业能源消费、土壤呼吸、化肥施用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慎重 宁堂原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20卷2期 541-5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CH,的吸收与排放对我国准确合理的估算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和适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麦田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通量的动态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向东 陈源泉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0期 1653-16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总结了南方集约多熟农区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南方集约多熟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技术特征、模式和研究进展.认为中国南方稻区已形成一系列突破性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南方集约多熟稻区的粮食生产和生态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向东 陈尚洪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11期 3782-37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多熟高效保护性种植模式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油-稻-芋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高32.42%,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17.03%;麦-稻保护性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