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072
- 1169
- 780
- 88
- 10143
- 3598
- 909
- 835
- 396
- 1893
- 970
- 644
- 566
- 44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焕英 夏金兵 等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2期 244-247页
【摘要】 脾胃与神密切相关,脾胃的运化腐熟依赖神调节,神失守位、阴阳失衡进一步致脾胃病,而形神俱旺、协调统一可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精、血、气可化神,因而通过脾胃吸收的后天精微在神的化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脾胃受损亦可致神失守.脑为元神之府,通过经...
【中文期刊】 闫子惠 陈清光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30卷1期 16-19页 ISTICCSCDCA
【摘要】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因其高患病率和复杂的并发症,始终是相关研究热点.中医防治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健脾是其重要治法之一,但具体作用机制尚待探讨.研究表明,肠道免疫机制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健脾治法也被证实可以调节肠道免...
【中文期刊】 官璐 连方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41卷5期 470-474页 ISTIC
【摘要】 胎动不安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恰当,可能导致母胎俱损.导致胎动不安的病因复杂,证型多变,治法也较多.临床多以补肾为主,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而气能载胎,血能养胎,因此脾胃的生理功能对于胎...
【中文期刊】 董宁 唐启盛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383-38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疏肝清热健脾法对广泛性焦虑( GAD)大鼠脑内Papez环路区域的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蛋白(bax)2种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
【中文期刊】 郭绍举 李健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6期 1265-1266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采用利胆健脾法预防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的复发.方法:将12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服用胆胃舒冲剂,2年后,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治...
【中文期刊】 肖相如 崔玉琴 《辽宁中医杂志》 2003年30卷3期 175-175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脾虚是慢性肾衰的常见证候,健脾是慢性肾衰的常用治法,笔者在临床上发现,慢性肾衰时用健脾法有其特殊性,现对其进行归纳,以供同道参考.
【中文期刊】 刘思杨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34卷6期 55-58页 ISTIC
【摘要】 研究分析边文会教授运用补肾活血联合健脾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经验,阐述调治脾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以及健脾法的重要性.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研究相结合,总结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即癥瘕患者中的脾胃特点,阐明在临床治疗中不仅应注重改善血...
【中文期刊】 陈银结 苏懿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28卷3期 445-448页 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温下健脾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度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指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温下健脾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指...
【中文期刊】 刘锦 郭楠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28卷6期 999-1002页 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温下健脾法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道免疫的影响.方法 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成功后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并以10只SD大鼠行假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各组大鼠均禁食不禁水...
【中文期刊】 张嘉琰 张立平 《西部中医药》 2019年32卷7期 54-57页 ISTIC
【摘要】 张立平教授认为以健脾疏肝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健脾法可增强括约肌固摄作用,促进胃肠道动力,增强食管廓清功能,加快胃排空,降低胃肠腔压力,减少胃肠内容物反流;疏肝法可调畅气机升降,以降上逆之浊气,此法可不减少或抑制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