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8
- 1
- 62
- 17
- 4
- 2
- 2
- 11
- 6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赖俊敏 张丽妮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6卷16期 107-108,111页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脾虚气滞夹湿型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为健脾理气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俊萼 《河南中医》 2005年25卷12期 12-14页ISTIC
【摘要】 <篇首> 慢性胃炎(CSG)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粘膜层的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病史较长,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本病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严重影响,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存在着癌变可能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世纪 温贤久 《湖北中医杂志》 2012年34卷8期 49-50页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是最常见的肝弥漫性病变之一,2型糖尿病( T2DM)并发脂肪肝发病率高达46%[1].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近3年来,我院糖尿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濛 翟文生 等 《中医学报》 2015年30卷10期 1450-1451页ISTICCA
【摘要】 过敏性紫癜为小儿常见血管炎病变,往往反复发作,甚则累及肾脏,缠绵难愈,临证采用疏风解表、清热凉血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法,清胃凉血、理气止痛法,清热化湿、活血通络法,滋阴清热、凉血化斑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法,健脾温肾、温阳止血法,活血化瘀...
【关键词】 过敏性性紫癜;疏风解表、清热凉血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瑜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董建华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8年
【摘要】 目的:文章对谢晶日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提出谢晶日教授以"湿热"为病因,治疗上提出化湿三法:芳香醒脾化湿法、益气健脾化湿法以及理气调脾化湿法,改善脾胃湿热环境.同时顺应脾胃升降特性,治疗时强调"通降"、"消导",...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 芳香醒脾化湿法 ; 益气健脾化湿法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凡亮 李改改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33卷8期 1100-1104页ISTICCA
【摘要】 名老中医朱祝生教授运用理气解郁法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丰富.朱祝生教授认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在于肺气虚衰、脾虚湿蕴、肝气失调、肾不纳气等,根本治则在于梳理气机,包括补肺散结、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温肾纳气等来治疗肺结节,现记录和整理朱祝生教授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智伟 周雨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38卷7期 65-68页
【摘要】 文章基于"五味"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通过叙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范畴、病因病机和"酸、苦、甘、辛、咸"等经典方剂、配伍特点,全方位展示"五味"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独到之处.另外,通过总结发现,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的四合方剂主要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哲苓 《江西中医药》 2024年55卷6期 28-29页CA
【摘要】 朱生樑行医 40 余载,以治疗消化道疾病见长.以"和为法、平为期"为临证指导,提出反流性食管炎辨治十法,即通降和胃法、疏肝和胃法、清化胆热法、理气化痰法、活血化瘀法、健脾和胃法、清热化湿法、辛开苦降法、调气通下法、行气解郁法等,临床疗效良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乙林 何聪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10期 1869-1872页ISTICCA
【摘要】 脾胃者中州之府也,其主枢机,脾胃升降协调,枢纽司之有度,则四象斡旋,五脏安和.脾胃之病,遣方用药宜"平正轻灵"."平正"者,脾胃自身各适其性,相辅相成,阴阳两不相奸;又有五脏互为相使,把持中土与他脏主次平衡;再者临证灵活变通,占据制高点全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仲瑛 吴勉华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6期 541-5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周仲瑛教授提出的“癌毒是肿瘤的特异性致病因子”的学术思想,对中医辨治肿瘤的治法进行了探讨.常用十法包括:理气解郁法、化痰祛瘀法、搜风剔毒法、清火败毒法、攻毒消瘢法、化湿泄浊法、润燥软坚法、助阳消阴法、益气养阴(血)法、健脾和胃法.每一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