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6
- 14
- 2
- 1
- 14
- 8
- 4
- 4
- 2
- 10
- 6
- 6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曾平 蓝庭钊 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22卷4期 71-73,125页
【摘要】 测定乙酸乙酯-四氯化碳溶液的介电常数和折光率,通过计算获得溶液的密度.根据Clausius-Mosotti-Debye方程,求出乙酸乙酯的偶极矩为1.79D,与文献值(1.78D)非常接近.此法具有操作简便,耗样量少,低毒性,速度快,实验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朝杰 李永 等 《物理化学学报》 2007年23卷3期 305-310页
【摘要】 用X3LYP法在6-311++G(d,p)和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上对脯氨酸15种构象的几何结构、相对能量、电子结构、红外光谱、偶极矩、极化率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PBE1PBE/6-311++G(d,p)的结果和文献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捷 张巍 等 《波谱学杂志》 2006年23卷4期 457-465页
【摘要】 结合曲氨南(Aztreonam)、奥美拉唑(Omeprazole)与一种席夫碱对含氮化合物在核磁共振(NMR)测试中的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N四偶极矩、分子间氢键以及分子间质子转移导致的异构,是影响含氮化合物核磁特性的主要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克俭 张爱清 等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20卷4期 26-30页
【摘要】 用AM1优化结合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选用模型化合物对2种含磷聚酰亚胺和1种含全氟查尔酮(chalcone)聚酰亚胺结构单元的基态和一,三重激发态的电荷分布,偶极矩及能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3种聚酰亚胺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基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栾天 张大军 等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2年42卷13期 151-152,155页
【摘要】 薄层色谱法因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鉴定方便等诸多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药品及医疗检验等领域当中,是高等院校有机或分析化学实验的必修课程之一.试验证明,在以硅胶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法中,比移值与化合物的极性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比移值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斌 傅春华 等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34期 172-174页
【摘要】 氢卤酸酸性递变规律的原因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疑点。本文从错误的分析和正确的分析正反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卤化氢水溶液的酸性。本文经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对于认清氢卤酸酸性递变规律的实质,打消无机化学教学中的疑虑定有裨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德永 邓明森 等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1卷2期 139-144页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B3PLP方法在6-311++G(2d,2p)基组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作用下四氟乙烯分子的基态几何结构、电偶极矩和分子的总能量,然后利用杂化CIS-DFT方法(CIS-B3PLP)在相同基组下探讨了无电场时四氟乙烯分子前6个激发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爽 吴重庆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2卷3期 56-59页
【摘要】 电偶极子源定位问题,对于脑认知功能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应用矩阵理论及电偶极子产生电场的封闭形式对多电偶极子源的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导出了确定多个电偶极子源位置的矩阵方程,该矩阵是一种子矩阵为方阵的分块矩阵.找到了分块矩阵的逆矩阵表达式,从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爱华 《化学教育》 2008年29卷1期 73,78页
【摘要】 采用ab initio方法对O3分子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构型优化的结果与文献符合的较好,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O3分子中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晓璐 倪中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7卷5期 861-866页
【摘要】 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系统测量生物粒子介电常数的测量平台,并对建立测试平台所涉及的测量介电常数的理论模型、电极设计及仿真、粒子角速度检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极腔中心区域的半径为电极腔中心到电极顶尖距离的1/2圆形区域为最佳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