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3
- 43
- 6
- 112
- 42
- 21
- 4
- 3
- 88
- 28
- 24
- 13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合华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 2015年11期 35-38页ISTICPKU
【摘要】 “仁”是传统儒学与中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念,二者所理解的“仁”存在诸多异同,其相通之处体现为:由仁爱原则所透显的人道主义精神,以道德的自主、自律、自觉原则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原则,以及道德的理想主义精神。中医学基于自身的医学实践,对于传统儒家“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清 《医学与哲学》 2013年34卷1期 21-22页ISTICPKU
【摘要】 从一个启发性的案例出发,勾勒出当代生命伦理学中的重构主义儒学与原则主义之争,指出重构主义儒学与原则主义在“人观”上的根本分歧,并进一步讨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医疗决定权属于个人还是家庭的问题.藉由一个公正、全面的理论介绍,为进一步的探讨提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边林 《医学与哲学》 2011年32卷11期 79-80,封3页ISTICPKU
【摘要】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一书,是香港学者范瑞平博士多年潜心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全书在"重构主义儒学"思想原则的导引下,重新审视现代西方生命伦理学的思想基础及其传播的有限性,力求通过探寻儒家思想与当代生命伦理现实问题间的本质关联,努力把中国乃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兴伟 蔡太生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15期 32-33页ISTICPKU
【摘要】 受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论的启发,阐述了其理论在以儒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下的解读,强调儒家的为己修身之学从家庭的领域扩散出去,通过人伦教化的落实对主体自觉性的激发,形成对自我心性的超越.这一过程正是对本体存在意义的诠释与实践,也使存在主义的治疗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年17卷1期 11-12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早熟的文化.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发展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积极的方面是主要的.在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出现某种断裂的背景下,儒家伦理反而越发显示出它的超凡、卓越和生机.在中国古代伦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征宇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35卷6期 563-565页ISTIC
【摘要】 儒学根植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在当下它仍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儒学中的生命伦理思想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时代内涵,力求从根本上打破儒学的时代局限性及文化相对性,最终使儒家文化能够在当下社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晓峰 耿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36卷2期 67-73页
【摘要】 通过知网检索近五年来葛洪相关研究论文122篇,归纳为中医药学、养生与炼丹、道教玄学、儒学、文学、美学等6个方面,阐述了葛洪在上述各领域起到的创新及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成祥 杨英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6卷1期 10-12页ISTICCSCDCA
【摘要】 古代中国由来已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完成了天人关系的构建,不仅使儒学政治化,而且还把儒学神秘化,而其中作为方法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于此得到了完善,并成为官方哲学,对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春风 杨军韦 等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4卷5期 41-43,45页
【摘要】 目的 抑郁症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精神疾病一直是医学界致力解决的一大难题.该研究旨在通过探究一种以儒学文化熏染式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新疗法在改善齐齐哈尔市某高中高二学生抑郁状况的有效性,为抑郁症预防提供新手段.方法 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实验,采用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成祥 《河南中医》 2001年21卷2期 67-68页ISTIC
【摘要】 取类比象,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在总结医疗实践和建构中医理论时,明显地受<周易>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传统儒学和中医的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古代文化包括中医典籍中的语言表述方法,也往往是取类比象,舍象取类,或者是取象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