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5
- 1
- 40
- 4
- 4
- 3
- 3
- 9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申抒展 王佩茹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2年36卷9期 984-9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已被证明对许多炎症性疾病、癌症及抑郁症等有明显疗效,其亦可缓解一些皮肤相关疾病的症状.n-3 PUFAs缓解皮肤炎症的重要机制是对炎症...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光线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阎春林 廖康煌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1年30卷6期 369-3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羟基氯喹对148例光线性皮肤病进行治疗,观察了羟基氯喹治疗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外源性光敏性皮炎、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痘疮样水疱病以及日光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羟基氯喹对光线性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并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多形性日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峰 贾瑞玲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12卷24期 43-45页
【摘要】 光线性皮肤病是一类通常由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疾病.光线作为致病因素,中医即称之为“光毒”.着重讨论历代医家对光毒的认识,分析其性质及特点,归纳历代医家的内治外治方法,介绍中医药治疗光线性皮肤病的研究成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桂兰 邓丹琪 《皮肤病与性病》 2013年35卷6期 334-336页
【摘要】 多形性日光疹是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目前认为由紫外线诱发产生的抗原介导的免疫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是发病的关键因素,但其具体病因学和发病机理仍然不清楚.本文就有关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蕙妍 陈教全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年56卷12期 1091-10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光硬化治疗为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的光疗和光化学疗法,其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对日光的耐受,预防疾病发作,也称为光脱敏治疗。光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炎症因子。该治疗手段适用于所有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因治疗特殊性导致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祥君 侯淑萍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5年24卷3期 205-20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皮肤镜下向心性增大的角栓模式"草莓征"在特定皮肤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于门诊就诊的42例患者,分析皮肤镜检查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特点以及临床病史的特征.结果 42例患者皮损检查结果光线性角化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慧兰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皮肤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 2015年
【摘要】 光线性皮肤病,狭义上指人们遭受了过于强烈的光能作用或因机体自牙对光线刹激的l付受能力低下引起的,即通常所指的光敏性皮肤病,广义上某些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为光线促发或加重的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狠疮、着色性干皮病、皮肌炎等,简述了光线性皮肤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黎 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皮肤性病学术研讨会 2006年
【摘要】 昆明山海棠(THH)与雷公藤为同属植物,所含化学成份也颇相似,它的毒性比雷公藤要小,药源丰富,广泛分部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尤为多见,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但有较强的胃肠道刺激反应,有月经减少、闭经及对人精子有致畸等副作用,影响它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黎 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昆明山海棠(THH)与雷公藤为同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也颇相似,它的毒性比雷公藤要小,药源丰富,广泛分部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尤为多见,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但有较强的胃肠道刺激反应,有月经减少、闭经及对人精子有致畸等副作用,影响它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