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2
- 13
- 12
- 2
- 64
- 13
- 10
- 5
- 4
- 9
- 6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毅 王佰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1卷9期 8-9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中医"治未病"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了推动"治未病"理论在临床的研究应用,对未病的临床诊断特别是全息诊断的临床应用作一探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学勇 王彦 等 《双足与保健》 2002年1期 28-30页
【摘要】 随着全息医学的出现,当我们用全息的观点来重新观察这个早已熟知的生物界和人体内部时,我们惊奇的发现人体和生物界蕴藏着许多全息奥妙.东方古老的阴阳、五行、八卦说的哲理中充满了全息理念.道家认为"一粒砂子可以看见大千世界".老子日:"道大、天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媛 于小刚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38卷2期 25-28页
【摘要】 中医学是建立于整体观念之上的以动态整体思维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转化规律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综合性科学.在某种程度上,中医学整体观念与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不谋而合.通过比较中医学整体观念、中医目诊体系中五轮八廓学说、经络学说以及望目辨证等方面,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超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18期 3635-3638页
【摘要】 手诊在中国医学史中历史悠久,在东西方医学中都可以找到研究资料和成果,但是在中医诊断学中论述的较少,在当代已成为专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生活.手诊的理论基础:中医学理论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的器官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有诸内,必形诸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若冲 李儒婷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23卷10期 3830-38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手诊是观察手部信息以判断人体健康状态的方法,手诊分区是开展手诊的前提及手诊法中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本文对手诊分区法的原理进行探讨与解析,并对手诊具有代表性的七个学说:即鱼际络脉诊法、小儿食指络脉诊法、手诊九宫八卦分区法、星丘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芮庆林 袁思成 等 《河北中医》 2021年43卷8期 1352-1356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缪刺联合掌背部全息动气针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2例患者按照平行分组体系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46例予缪刺联合掌背部全息动气针法治疗.2组治疗3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浦延鹏 王鹏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2卷9期 163-166页ISTICCA
【摘要】 该文通过探析现代医学的全息理论与中医整体观念及眼针疗法的关系,从全息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比较了中医整体观念,以及组成彭氏眼针疗法理论体系的五轮学说、八廓八卦学说和观眼识病等方面,以求说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全息理论之间存在某些共通性,寻找到某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涛 张兴华 等 《安徽医药》 2020年24卷5期 1050-1053,后插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价混合现实全息影像在心血管影像诊断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新入科进修的未接触过心血管影像工作的进修医生3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A组(n=15名),B组(n=15名),分别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及混合现实...
【关键词】 教育,医学,继续/方法;诊断技术,心血管;混合现实全息影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文斌 吴承玉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9期 53,55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全息诊断是全息理论与传统中医诊断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对中医全息诊断的源流、机理、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及全息理论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能有所裨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鹏飞 周亚莎 等 《环球中医药》 2018年11卷10期 1653-1656页ISTICCA
【摘要】 目诊理论依据可追溯至自《黄帝内经》,随着后代医家及学者对五轮学说、八廓学说、生物全息理论与虹膜诊断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内五轮""望目辨证""五轮辨证""眼科六经辨证"等新观点的提出,中医目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中医目诊亦日趋完善.本文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