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40
- 17
- 9
- 8
- 262
- 50
- 31
- 18
- 10
- 55
- 31
- 29
- 25
- 2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梁辉 陈任 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32卷1期 74-76页PKU
【摘要】 公民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公民社会组织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巨大参与优势还远未被激活.社会资本作为新兴的国际学术热点,与公民社会组织成长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文章将从微观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艾滋病防治领域公民社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裕强 殷忠勇 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5-8页
【摘要】 加强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建设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公益事业发展,以及构建当代公民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从公益性学生社团的制度管理、服务项目、资源开拓,以及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公益性学生社团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漫 张强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4期 136-138页
【摘要】 “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是网络与“公民社会”联姻的结果.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个案,分析了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可能性,以及大学生参与“网络公民社会”构建的两难困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化 《中州学刊》 2014年2期 99-103页
【摘要】 当前,道德焦虑与伦理困顿充斥着我们这个时代与我们生活的世界,人们所珍视的某些崇高的道德价值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威胁,底线伦理成为走出现代社会道德困境的一种路径。作为最低限度的伦理,底线伦理是一种强调基本义务的普遍主义的义务论道德体系,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丹红 杨道忠 《改革与开放》 2014年11期 62-64页
【摘要】 本文从公民社会的视角来探讨网络围观这一新生的社会现象。拟从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开始,说明网络围观现象正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并且从多方面论证网络围观对公民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网络围观的诸多不足之处,探讨网络围观的规范引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飞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9期 110-113,123页
【摘要】 在西方,基督教是分割、制约世俗权力的强劲力量.基督教首先对罗马帝国王权一统的格局产生了冲击;在中世纪,基督教又奠定了“教俗二元”的社会格局,并对近代西方公民社会的形成起到了催生作用.基督教入华后,逐步产生了“教会——教士——教民”这一独立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瑜 赵政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1期 248-249页
【摘要】 “公民社会”由“civilsociety”转译而来,是西方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话语。其概念源远流长,伴随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几经变迁。古希罗时期,公民社会指这一时期所特有的城邦文明国家。17、18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家为反对专制王权从个人权利角度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林 《西伯利亚研究》 2012年4期 58-62页
【摘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入转型时期。转型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成为俄罗斯公民社会兴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非政府组织作用有限、中产阶级不成熟、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推进俄罗斯公民社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卷4期 279-282页
【摘要】 如何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当下,我国公民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严重背离的现象.文章分析了这种背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且提出寻求这两种理性的统一是我国公民社会责任建设的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孝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0卷2期 58-60页
【摘要】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承载着家庭的希望、社会的重托和祖国的未来,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在当前公民社会兴起的条件下,辅导员工作更是任重道远.从一定意义上说,辅导员岗位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前台".高校必须为辅导员工作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