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2
- 1
- 2
- 1
- 6
- 4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梅挺 代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3卷4期 936-940页
【摘要】 纠错码与密码的结合是代数编码理论和密码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深入研究了M公钥密码与MS公钥密码体制的几个性能指标,给出了它们的计算机模拟曲线;分析了M公钥密码与MS公钥密码体制通过有扰信道时的正确解密概率及计算复杂度;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挺 代群 《通信技术》 2007年40卷6期 36-39页
【摘要】 二十多年来,纠错码成功地用于构造诸多纠错码公钥密码体制.文中首先研究了N公钥体制的性能指标,给出了它的计算机模拟曲线;通过分析N公钥体制的安全性,给出了一种攻击N公钥体制的新方法;然后探讨M公钥体制与N公钥体制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它们之间安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挺 代群 等 《通信技术》 2007年40卷9期 61-63,66页
【摘要】 纠错码与密码的结合是代数编码理论和密码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深入研究了M公钥密码与Ms公钥密码体制的几个性能指标,给出了它们的计算机模拟曲线;分析了M公钥密码与Ms公钥密码体制通过有扰信道时的正确解密概率及计算复杂度: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臣意 张玉磊 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8年54卷2期 125-130,154页
【摘要】 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是安全通信的两个主要目标.为了解决异构密码系统之间安全通信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效从基于传统公钥密码体制到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异构签密方案(TPKC→IDPKC).该方法运行签密算法时,不需要对运算;运行解签密算法时,只需要...
【关键词】 异构系统;传统公钥密码体制;基于身份公钥密码体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尚光龙 曾雪松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3卷7期 6-10页
【摘要】 目的 针对门限群签名中普遍存在的签名参与者出示假秘钥进行内部欺诈或内外勾结欺诈问题,提出一个安全性增强的门限群签名方案,并给出安全性论证和计算量分析.方法 根据RSA加密体制原理,可信中心TA生成RSA密码体制相关参数,为每个群成员生成验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益栓 李闵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年2卷14期 823-823,826页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3G认证协议.该方案不需要使用数字证书作为系统公钥,VLR.在不需要HLR的支持下实现VLR和ME的双向认证,并防止了对ME的非法追踪和伪基站攻击.同时,本方案减少了ME的数据传输量和在线计算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挺 代群 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年29卷7期 1658-1659,1674页
【摘要】 使用线性分组码用于构造M公钥体制本质上就是使用线性分组码构造M公钥体制的安全.研究了其它线性分组码用于构造M公钥体制的可行性;分析了M公钥体制中G、S、P是保密的,实现随机选取G、S、P成为了建立M公钥体制的关键;分析了满秩矩阵S和置换矩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忱 妙全兴 等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04年17卷1期 63-67页
【摘要】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提供了当今所知密码体制中每bit位最高的安全强度.在各种用于签名方案,加密方案及密钥协商方案的椭圆曲线密码组件中,需要一些椭圆曲线范围参数.提出一种用于基点生成及明文信息编码为椭圆曲线上的点的理论计算方法,这是在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会歌 曹浩 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8卷4期 38-44,51页
【摘要】 代理重加密的概念是由Mambo和Okamoto提出来的,其功能是将用一个用户公钥加密的密文转换成用另一个用户的公钥加密的密文,且加密是针对同一个明文而言的.但是这类方案都是基于传统的PKI公钥密码体制和身份密码体制的.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霞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1年19卷4期 35-37页
【摘要】 文章根据灰色数据生成算法和辫群的性质,提出了通讯双方基于识别码的密钥交换协议和加密通讯机制。首先,在灰色数据生成和辫群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识别码应用灰色数据生成算法得到了通讯双方的通讯密钥;同时,利用辫群乘积的性质,给出了基于识别码生成的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