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4
- 1
- 8
- 7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22卷8期 163-164页
【摘要】 湘江战役遗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开展共产主义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资源.在利用湘江战役遗址开展原理课共产主义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学启迪""实地感悟""精神升华""实践传承"的育人策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智 叶红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年22期 8-11页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产主义理念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精神维度,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厘清当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不仅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引领,而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红英 《西部素质教育》 2016年2卷22期 195-196页
【摘要】 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存在的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缺失,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不强,党性觉悟、自我提高意识不强,抵御错误思潮能力较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坚定大学生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路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铜强 《现代企业文化》 2011年36期 35-35,37页
【摘要】 对医疗单位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的必要性一、从思想政治工作在党政工作中的地位出发,笔者认为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必须以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柱,这根精神支柱一旦坍塌我们基层党组织中就难免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芳 《传承(学术理论版)》 2011年7期 6-7页
【摘要】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高举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同时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理想信念是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坚定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是邓小平理想信念思想的突出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东明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2年9卷1期 78-80页
【摘要】 目的阐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当前为什么要加强和怎样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两方面入手进行论述;结果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境界的实现要靠我们的艰苦奋斗;结论新世纪,我们党要履行好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必须不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扬扬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5期 172-175页
【摘要】 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教育阵地上高高飘扬的红旗,是树立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发生的新变化、呈现的新特征,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进行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雪菲 杨祎宁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27-31页
【摘要】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把与时俱进的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完善党史国情教育,自觉地将伟大建党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强化高校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高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巍 吴任慰 《南方论刊》 2023年1期 99-101页
【摘要】 四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各种思潮良莠不齐,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易受各种思想言论的影响.学好四史,既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也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加深对党史、国情基本事实的认识.这样有助于激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广营 兰春玉 等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5卷3期 1-5,16页
【摘要】 "躺平"与"丧文化""佛系""低欲望社会"等青年亚文化有着本质区别,反映了部分青年的自我放弃和绝望心理.通过深入分析"躺平"现象的产生机理发现,经济压力、社会文化环境中奋斗意识的弱化和对懒散的容忍、原生家庭对于子女的长期溺爱和过度支持、当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