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40
- 249
- 103
- 25
- 131
- 73
- 48
- 44
- 22
- 791
- 636
- 220
- 208
- 20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沈丘月 刘娜娜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4年50卷3期 140-1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无镁细胞外液建立癫痫放电模型,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仓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 采用生后1~2 d新生叙利亚仓鼠,分离大脑皮质培养原代神经元培养至第12天,分别予有镁细胞外液(有镁组)和无镁细胞外液(无镁组)孵育3 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方云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43卷4期 307-310,3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究2-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如何影响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外周传入所诱发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DR-EPSP).方法:本研究使用8~14d新生SD大鼠,制备400~500 μm厚的脊髓横切片,通过脊髓MN细胞内记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静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42卷6期 511-5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腺苷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特别是脊髓内在通路和下行激活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8~14 d)制备脊髓横切片,应用离体脊髓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电刺激(单脉冲,波宽0.1~0.3ms,10次/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清扬 张帅 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3卷3期 310-319页
【摘要】 为了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o-acoustic-electrical stimulation,TMAES)不同磁场强度和超声功率强度对工作记忆信息编码相关的皮层神经元钙信号及突触传递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文华 曹军 等 《动物学研究》 2005年26卷5期 534-53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在麻醉Wistar大鼠上,结合脑室给药,应用双电极刺激技术刺激海马独立的两条侧枝/联合纤维通路、TA通路,并在CA1区放射层记录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近、远端树突EPSP的空间整合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海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雯秀 段红梅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1385-139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参与大鼠脊髓发育早期突触传递的生理学特点。方法选取胎龄17 d(E17, n=12)和20 d(E20, n=12)的Wistar大鼠以及新生7 d(P7, n=12)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应剑 胡江原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年27卷6期 755-7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匹诺塞林(PNCB)对海兔神经元共培养体系(SN/L7)的电生理效应,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共培养海兔(ap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使其互相接触形成突触连接.细胞培养至d 5,给予不同浓度的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向华 潘雅萍 《生理科学进展》 2006年37卷2期 138-140页ISTICPKUCA
【摘要】 海马锥体神经元树突上分布着多种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但这些通道在胞体和树突不同部位的分布密度以及在突触电活动中的功能意义各不相同.倒传递动作电位(b-AP)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树突中常见的功能电信号.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海马锥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英才 张淑华 等 《生理学报》 2003年55卷4期 459-4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实验采用微电极胞内记录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小脑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小脑腹外侧部, 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小脑诱发性EPSP).小脑诱发性EPSP潜伏期...
【关键词】 Mauthner细胞;小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逵 张淑华 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1年23卷5期 509-5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皮肤感觉传入信息对Mauthner细胞(M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电刺激皮肤并结合M细胞多点胞内穿刺技术记录胞体及腹侧树突的电反应.结果刺激躯干部皮肤在国产鲫鱼M细胞上记录到3组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a组EPSP幅度最...
【关键词】 Mauthner细胞;腹侧树突;皮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