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7
- 60
- 6
- 140
- 13
- 3
- 1
- 1
- 22
- 22
- 17
- 16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庞剑 杜文斌 《辽宁中医杂志》 2003年30卷12期 970-971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从诸子百家到道家<吕氏春秋>,先秦的养生成果到内经时期更加完善.<内经>的养生观是<内经>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论述养生学说的内容丰富,包括养生、康复、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朴晓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3卷14期 135页
【摘要】 <篇首> 所谓膳后护理就是患者在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后的护理工作.包括患者心理疾病、饮食起居、身体康复和锻炼等方面的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海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24卷1期 25-26页ISTICCA
【摘要】 从西方科学哲学模型论的角度来说,各养生学派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况、环境和时间上运用来指导养生,因而各家养生学说就是的一个科学模型.模型不是真理,而是适应经验上遇到的某些生活情况而创造的.运用科学模型的角度看中医理论四位养生大家的养生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辉 金香兰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7卷8期 835-836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李鹏飞,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生于安徽省青阳县,号澄心老人,元初著名的养生家和儒医,著有<三元延寿参赞书>五卷.李鹏飞秉承唐宋以前养生名家的学术思想,从天、地、人三个角度分析人之天寿的保养方法,形成了对养生保健的独特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穗万 谢晓煙 等 《河南中医》 2008年28卷7期 19-20页ISTIC
【摘要】 <篇首> <周易>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明代张景岳说:"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本文就<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和养生学的影响做一探讨,请有识者斧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任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31卷3期 286-287页ISTIC
【摘要】 "治未病"是从人体内在抗病能力的调动和对人体外界致病因素的防范,通过对中医典籍中有关"预防学"内容阐述,提出:适四时之变化,精神修养,节饮食,慎起居,锻炼体魄,讲究卫生等方面,是"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养生的主要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谈博 周天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4卷14期 13-15页
【摘要】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形式.脏腑养生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衔接的关键“桥梁”,对指导临床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文章以《中医养生学》“脏腑保养”一节,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公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2卷3期 133-137页
【摘要】 隋唐大医孙思邈享年百余岁,是历史上可以稽考的长寿老人,这无疑与他善于养生、注重养老大有关系。其养老的经验、体会甚为全面和深刻。他对住地的选择、房屋的建造、衣食的要求、医药的运用及日常的将息、禁忌的遵守等诸方面均有论述,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乃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西美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29卷17期 112-113页
【摘要】 <篇首> 健康教育在我国长期被称为"卫生宣传"、"卫生宣教",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宣教"逐步升华为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其产生不过七十年余,而且其专业理论和科学体系还要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但探究其起源,发现其历史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素萍 王强 等 《光明中医》 2008年23卷7期 998-999页
【摘要】 通过对<内经>全篇系统的学习,概括性阐述对七情学说的四个方面的认识,包括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致病机理及特点、七情治疗和七情学说对养生的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