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6
- 16
- 8
- 192
- 9
- 5
- 3
- 3
- 66
- 34
- 29
- 20
- 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妍婕 刘世威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2期 185-189页ISTICCSCDCA
【摘要】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阴火上冲,时令主气也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钰婉 李娜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39卷1期 44-48页ISTIC
【摘要】 当归补血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是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中医甘温除热法的典型方剂.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记载当归补血汤中医古籍,筛选出有效数据 667 条,涉及古籍 189 部.通过对当归补血汤处方来源、组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 钱晓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59卷12期 1103-1105页ISTIC
【摘要】 通过系统研究李东垣四本代表著作《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着重梳理东垣脾胃学说的特色和临证运用,探讨东垣的"内伤脾胃为主论"的经典源流与运用发挥,甘温除热法的创立渊源,以桂枝汤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内涵关系为例论证东垣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欢 文颖娟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7卷2期 250-255页ISTIC
【摘要】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升降失调等病机的疾病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钟阳 姜婧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11期 2150-2153页ISTICCA
【摘要】 李杲是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秉《内经》《难经》为论,承易水学派张元素之学,以临证为要,创立"脾胃学说",以"风药"升补阳气,创治疗内伤杂证诸名方,对当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析,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心贤 刘泳锌 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5卷6期 62-65页
【摘要】 以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医学发明》为主,旁参古今医家相关著作,对含羌活胜湿汤相关内容的材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从李东垣羌活胜湿汤的制方法度中总结风药运用经验,为临床运用羌活胜湿汤及其他风药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发现,主治方面,可用于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浩宇 黎咏麟 等 《世界中医药》 2017年12卷11期 2606-261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分析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中方剂的用药特点,传承其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整理两书方剂共91首,对方剂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中药数据表,利用ACCESS、SPSS、EXCEL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德贤 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30卷10期 661-6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内外伤辨惑论>是金代著名医家李东垣的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衣食不保、寒病高发的年代.当时医者多照搬仲景<伤寒论>方药,但忽于<内经>的基本理论,没有结合时代的具体情况,缺乏对疾病系统而全面的考量,常误辨误治内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莉 苏颖 《江苏中医药》 2019年51卷11期 70-71页ISTICCA
【摘要】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从辨阴证阳证、辨寒热等方面,对外感病与内伤病进行辨别.两者皆有寒热,外感病恶寒发热并见,发热在肌表,同时见寒象,多不能自行汗出,处寒冷处发热仍不消退.内伤病寒热不同时发作,热极时可自行出汗,到寒冷之处发热也可减轻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思臻 窦丹波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51卷10期 35-38页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梳理《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二书中的方药及其加减,探求东垣药证(症).根据《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原文,以证(症)类药,逐一罗列,归纳分析.药症(证)主要涉及头(包括神志)、胸、肺、胃、胁、腹、二便、痹、痿、汗出等方面的症状(证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