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
- 10
- 9
- 3
- 2
- 17
- 2
- 2
- 1
- 1
- 16
- 13
- 7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文星 刘畅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24年51卷12期 4869-48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酸性矿山废水中存在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其能够在极端酸性的环境中生存.本文回顾了酸性矿山废水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及其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概述了生物冶金的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生物冶金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目前生物冶金技术已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铭刚 徐丽华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0年27卷4期 261-2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云南镇源难浸金矿样用生物氧化预处理方法,经过250mL摇瓶及10L搅拌罐试验后认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优势和很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新星 何佳 等 《贵金属》 2017年38卷1期 75-82页
【摘要】 用FTIR、XPS、TEM等表征方法对溶液中大肠杆菌吸附钯(Ⅱ)的机理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与大肠杆菌和钯(Ⅱ)间静电作用有关,在pH为2.0时吸附量最大,可达120.08 mg/g;对大肠杆菌进行化学修饰,FTIR结果表明细胞表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佳 董海刚 等 《贵金属》 2016年37卷4期 39-47页
【摘要】 比较了10种菌株对纯溶液中铂(IV)的吸附效果,优选出大肠杆菌作为吸附剂,并对其吸附行为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吸附动力学及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大肠杆菌对铂(IV)的吸附过程经历了快速的表面吸附和缓慢吸收2个阶段,并可在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华 黄黄 等 《江西科学》 2012年30卷2期 135-137页
【摘要】 概述了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氯化锡还原三价铁离子,再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测定微生物冶金浸出液中的全铁的方法。在测定时,有时终点颜色得不到正常的紫色,对此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海朋 杨秀山 《湿法冶金》 2003年22卷2期 79-81页
【摘要】 从山西某大型煤矿的煤矸石堆中取样,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到了一株中度嗜热氧化硫细菌和一株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最适温度为55 ℃左右 ,为专性化能自养菌,通过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获得生长能量.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俊茗 马丽媛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20年36卷12期 2674-26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分析不同铁硫比的能源底物驯化下冶金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基于分子生态网络揭示冶金微生物对能源底物的响应特征.对富铁少硫、富硫少铁条件下不同驯化批次的微生物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物种组成,比较冶金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并构建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华群 刘征华 等 《微生物学报》 2018年58卷4期 560-5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物冶金是利用微生物铁硫元素代谢活性加速硫化矿物氧化溶解,并对其中有价金属加以提取回收的技术.冶金系统中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及其耦合功能网络,尤其是以铁硫代谢途径为主的功能网络,在硫化矿物加速氧化溶解过程中承担了重要作用,是生物冶金技术理论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莎 李俊成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年37卷12期 5355-53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人们对浸矿菌的研究不断加深,嗜热嗜酸菌的浸矿潜力及在微生物冶金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认识,利用嗜热菌对矿石进行高效浸出已成为微生物冶金领域的研究重点.嗜热微生物包括中度嗜热微生物和极端嗜热微生物,主要栖息于热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以及火山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丽君 刘双江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6年43卷5期 1101-11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嗜热微生物包括中度嗜热微生物和极端嗜热微生物,主要栖息于热泉、火山口、海底热液喷口、高温反应器以及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等自然或人为产生的高温环境中.它们可以生活在40-80℃、甚至更高的温度中,其中有些具备嗜酸性及特殊的代谢类型,在高温生物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