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12
- 3
- 2
- 1
- 1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潘东升 汪巨峰 等 《药物分析杂志》 2016年36卷9期 1618-16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对分析仪器配套的2种试剂对不同实验动物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值,评价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Thromborel-S(TS)与Thromboplastin.C.Plus(CPLUS)2种凝血酶原试剂分别对实验动物标本进行检测,然后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思奇 曾平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年23卷3期 476-481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是由于长期大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造成股骨头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但其早期诊治缺乏特异的生物标志物.目的: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清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瑛 韩芳 等 《中国医药学报》 2003年18卷z1期 85-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舒痛膏是根据我省名医张寻梅主任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反复临床筛选验证而成,在预试验阶段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以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立对照组,进行3个月经周期系统观察,并进行了动物实验,现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19期 1653-1656页ISTIC
【摘要】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被溶解所产生的各种降解产物的总称[1]。FDP是纤溶系统作用的结果,机体在病态时激发了纤溶系统,随着一系列纤溶蛋白的活化,对体内纤维蛋白原水解生成了F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瑞 孙静 等 《陕西中医》 2014年1期 90-9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筛选白毛七活血化瘀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白毛七进行初步分离;以小鼠出血、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为考察指标,初步筛选白毛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部位;再采用冰水浴和盐酸肾上腺素致急性寒凝血瘀大鼠模型,以大鼠凝血时间和体外血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国庆 周晶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年08卷21期 2686-268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实验室检查止血与血栓的常规筛选试验.作为出、凝血系统的实验室检测,不仅要求报告迅速,而且要准确可靠[1].因此在检测仪器运行正常和试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雪梅 徐明秀 《职业与健康》 2008年24卷18期 1901-190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血液在体内的血管或心室腔内已经形成凝血块,称为血栓.血栓前状态是指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血液出现容易凝固的倾向,称为血栓形成前期.血栓前状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健 金其庄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7卷10期 574-575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缓慢持续日间透析(SLEDD)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费用相应较低、凝血风险较小等特点,联合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血液透析(HD)的优点,特别适合于老年危重患者[1];激活凝血时间测定(ACT)是内源凝血系统敏感的筛选实验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四坤 鲁晓霞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年14卷3期 37-38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筛选金耳菌丝体抗凝血的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处理金耳菌丝发酵物,得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溶部位,通过凝血酶原实验、小鼠凝血实验及小鼠体内血栓形成实验等来筛选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 金耳菌丝体的正丁醇部位表现出较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晓辉 赵大力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10卷9期 1072-1073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FPA与D-dimer的变化,探讨两种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浆PT,APTT,Fg;尿液FPA;血清D-dimer水平,将所得结果进行逐一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