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1
- 1
- 1
- 7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斌 徐静 等 《医学与哲学》 2018年39卷13期 78-82页ISTICPKU
【摘要】 中医知识具有意会性特征,属于隐性知识范畴.中医隐性知识源于传统文化的分布式存在.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传统的地域性文化、家族文化、学术文化流派等因素深刻影响了中医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能够更加深入分析中医隐性知识传承转移的文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晶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4卷2期 61-66页
【摘要】 语移动学习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文章从分布式认知理论视角分析影响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英语移动学习的策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洁 QIAN David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1卷1期 15-20页
【摘要】 信息化时代,学生的认知方式已发生从知识建构向分布式认知方式转变的深刻变革,分布式认知理论提出认知分布于个体间、媒介、环境、工具、社会和时间等组成的多元复杂系统中,强调学习的多中心特征,这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分析了分布式认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玉 《计算机仿真》 2018年35卷4期 395-398页
【摘要】 对分布式认知网络中的多域并行人侵进行预警在提高分布式认知网络安全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域并行入侵者的攻击行为具有较强的随机性,采用当前入侵预警方法预测入侵意图难,无法阻止分布式认知网络攻击行为,存在预警反应时间长,入侵攻击对抗性差等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晶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1卷1期 64-67页
【摘要】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发表于2002~2017年间的分布式认知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文献计量方法,从发文年度总体分布、发文机构的区域分布、发文机构的属性、高影响力作者、高频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分布式认知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较为客观地揭示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桂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189-190页
【摘要】 本文从分布式认知理论视角探讨了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与教学。分布式认知强调信息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以协同建构有意义知识为目标,这给予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方向,即有效运用认知合作性学习策略,并注重协调、设计英语学习环境。同时大学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松青 许晓明 等 《信号处理》 2014年11期 1267-1274页
【摘要】 协同中继传输不仅能改善认知用户的传输可靠性,而且也能增强认知用户物理层安全性。针对Underlay模式下多中继协同频谱共享认知无线网络,本文设计了基于选择译码转发和分布式迫零波束成形(SDF-DZFB)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其中,假设存在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立翰 刘爱伦 《人类工效学》 2005年11卷1期 69-71页
【摘要】 文章介绍了以分布式认知思想为构架的认知工程在医学信息学中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医学信息化背景下诸多认知手段在医学知识表征、电子病历条件下的医患交互、医学教育以及信息源和动态决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分布式认知工程和社会技术理论是构筑当今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国梅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2002年10卷2期 147-153页
【摘要】 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它是一种包括所有参与认知的事物的新的分析单元.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分布式认知的概念及分布式认知的历史渊源;其次阐述了分布式认知和个体认知的关系,并介绍了描述这种关系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际 李会杰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33卷1期 62-76页
【摘要】 认知地图不仅可以映射物理空间,还可以支持认知空间映射,形成包括感知空间、情景记忆空间、概念空间和社会空间等在内的跨不同信息领域的地图式表征.认知空间映射的神经机制包括海马体对潜在结构的抽象和概括、支持分布式位置地图的生成、将信息与背景结构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