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2
- 4
- 2
- 67
- 19
- 2
- 1
- 1
- 82
- 42
- 17
- 15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叶柠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5卷1期 109-1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刘沈林教授认为魄门为五脏使,需从五脏辨治;虚证便秘当以补为主,通补结合;实证便秘,以通为要,谨防伤正;并通过对典型病案的诊治分析,系统总结了刘沈林教授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经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力 祁明浩 等 《世界中医药》 2016年11卷10期 2057-2059页ISTICPKUCA
【摘要】 刘沈林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其在多年临证经验中,辨证分析胰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多为脾运不健、肝胆湿热、中焦气滞、肝脾瘀毒,并总结出以健脾益气,助运和中;清热化湿,疏泄肝胆;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力 《世界中医药》 2013年8期 934-936页ISTICPKUCA
【摘要】 刘沈林教授是全国著名的名老中医药专家,秉承吴门、孟河医派,师从国医大师张泽生、徐景藩,潜心研究消化道疑难病、恶性肿瘤40余载,精勤不怠,手不释卷,归纳总结大量临床经验,临证造诣颇深,且提倡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博采众长、不拘形式,以解除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超林 薛维伟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年5期 932-9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刘沈林教授是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自身经验,认为胃癌发病以脾虚为本,癌毒为标,倡导“脾虚毒蕴”学说,同时围绕该学说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对刘沈林教授胃癌“脾虚毒蕴”学说进行总结和探讨,旨在提高中医治疗胃癌的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海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7卷2期 178-1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总结了刘沈林教授治疗食管癌的经验,论述了其采用甘凉濡润,通降胃气;辨证应用复法大方抗肿瘤;整体配合局部用药;因人因地因时选择用药及药量的治法特点,并附有典型病例讨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商洪涛 刘沈林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34卷12期 1683-1684页ISTICPKUCA
【摘要】 从6个方面探讨了刘沈林教授治辨证论治消化道疾病心法,分别为四诊合参、望甲辨舌,擅用经方、圆机活法,多方组合、精心配伍,精研普济、寒温并用,病证结合、消瘤散结,异病同治、一方多用.反映了刘沈林教授灵活运用中医传统理论诊疗消化疾病的学术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峻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5期 788-7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病案举隅,对刘沈林教授辨治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中医药的准确辨治能较好地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长期带瘤生存;而准确辨证是成功施治的前提和保障,在古方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祯祥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33卷8期 925-926页ISTICPKUCA
【摘要】 论述刘沈林教授治疗肿瘤从正虚癌毒滞留主论,中西结合,病证合参,以温阳健脾、甘凉濡润存阴液及抗癌祛邪为主要治瘤大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祯祥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33卷7期 783-784页ISTICPKUCA
【摘要】 介绍刘沈林教授治疗慢性泄泻从久泄脾虚湿滞病机立论,以温阳健脾为主,或脾肾双补、或肝脾同调,治本的同时配合治标,酌加风药、分利药、收涩药,起到标本同治之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峻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21卷1期 53-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总结了刘沈林教授辨证治疗胃灼热的经验,并列举相应病案说明,认为本症临床较为常见的证型有阴虚火灼、气阴两虚、寒热错杂、湿浊困脾、肝胃不和等.治疗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顾及胃喜湿而恶燥的生理特性,灵活运用甘寒清热、酸甘化阴诸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