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249
- 376
- 334
- 165
- 4
- 3
- 3592
- 3447
- 3156
- 2428
- 2026
- 1292
- 958
- 784
- 781
- 69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睢明河 周宇姝 等 《针刺研究》 2004年29卷3期 213-2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70只Wistar大鼠采用断尾放血法造成血虚证模型,随机分为7个组(A、B、C、D、E、F、G组),每组10只,A、B组为对照组,C、D、E、F、G组分别采用不同捻转参数(捻转幅度、频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中林 焦瑞清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16卷6期 358-3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脑活素以不同刺激量穴位注射百会、大椎穴,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以Y迷宫空间分辨学习行为为指标.结果在药物浓度、治疗间隔、治疗时相3个因素中,治疗间隔是主要因素,治疗时相和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晓茜 唐雪青 等 《环球中医药》 2019年12卷7期 1028-1032页ISTICCA
【摘要】 通过查阅古代主要针灸文献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对捻转补泻的描述,分析从古至今关于捻转补泻手法操作手法的演变.发现教材从刚开始就重视"轻转为补,重转为泻",1985年将"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加入并两者共存,至2012年最近的一版教材完全舍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学思 赵吉平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34卷3期 1-4页ISTIC
【摘要】 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可将疾病概括分为形体或局部组织发生实质性病变的"形病"和以功能失调为主的"气病".在针灸临床中,辨证阶段通过对形与气不同部位与状态的诊察,分析形病与气病的主次先后及相互兼夹,进而明确其病位、病机、病性及病势;治疗阶段以"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富 祁晓晗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37卷3期 359-362页ISTICCSCD
【摘要】 艾灸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温热、艾烟、红外线等刺激腧穴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近年来,有关艾灸防治疾病的效应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艾灸刺激量的具体应用却各有不同,影响了艾灸效应的优化选择.该文拟从艾灸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慧卿 岳公雷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34卷11期 76-79页ISTIC
【摘要】 糖尿病胃轻瘫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胃轻瘫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轻瘫针灸治疗方法、针刺用具和针灸刺激量、腧穴配伍等,为针灸临床发展提供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娟 严兴科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25卷6期 66-68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兔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SOCS3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其较佳刺激量.方法 将新西兰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 min,损伤长度约2.5 cm,制作面神经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煦东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19卷7期 1772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针刺的治疗作用是通过针刺的补泻手法来实现的,而补泻手法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针刺补泻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机体产生刺激的过程.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生理病理功能状态的不同,补泻过程中,机体所需的刺激量和所适应的刺激量则不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都鹏飞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38卷10期 64-65页
【摘要】 复式补泻手法除了能够达到补虚泻实、寒热温凉的效果外,由于其为多个单式手法综合而成,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时间长,所以具有较大的刺激量,利用这个特点,临床上将复式手法应用于一些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艳 赵杨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32卷8期 92-94页ISTIC
【摘要】 头针又称头皮针,早在《内经》就有关于头针治疗各类疾病的记载,而近代运用头针治疗脑梗死的文献更是不胜枚举.1 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头针治疗脑梗死因其即刻效应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青睐,但关于头针的取穴、手法及针刺时机尚少有医家做出总结.取穴:目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