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3
- 10
- 3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孙建永 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前庭蜗器标本制作过于粗糙,很难将骨迷路内外结构显示清晰,从而影响到内耳结构的教学效果和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我们经过不断地尝试和研究,总结前人的制作经验,制作出的前庭蜗器标本结构清晰、全面,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便。
【会议论文】谢正兰 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前庭蜗器标本由于其结构复杂而精细,整体完整显示难度较大,以往传统的显示前庭蜗器方法一般只是采用单一剥制法显示,而把前庭蜗器与其周围的脑的结构,脑动脉共同显示尚未见报道。作者经过不断地尝试和研究,对制作前庭蜗器标本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制作出前庭...
【会议论文】杨懿农 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前庭蜗器,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内耳,是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制作完整精良的前庭蜗器标本,不仅利于医学院的医学生对耳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理解,更利于耳科医生在手术时的临床定位。本文现将所做的前庭窝器标本的方法进行介绍。
【中文期刊】 徐明健 冯逸文 等 《解剖学杂志》 2017年40卷5期 620-622页 ISTICCA
【摘要】 颅骨是骨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其结构复杂,且部分颅骨的形态结构在整颅上不易识别和观察,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往往难于掌握,进而影响后续前庭蜗器、脑神经、脑血管、眶、骨性口腔和骨性鼻腔的构成等内容的掌握[1];颅骨除下颌骨与舌骨外,彼此借...
【中文期刊】 张佩佩 马建军 等 《解剖学杂志》 2012年35卷6期 837-838页 ISTICCA
【摘要】 听小骨为人体最小的一组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相接成链,曾有文献报道关于离体听小骨标本以及完整前庭蜗器[1-3]的制作方法,但如何显露原位听骨链,未见详细报道.笔者经多次实践,摸索出一种由鼓室盖入路显示原态原位听小骨标本的制作方法.1材料和方...
【中文期刊】 陈海芳 苏开鑫 等 《解剖学杂志》 2010年33卷3期 413-414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前庭蜗器(位听器)位于颞骨岩部,结构细小,尤其与面神经有着复杂的毗邻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以往常需要分别制作几个标本,才能显示清楚它的结构,但这样缺乏整体观,不利于教学.
【中文期刊】 杨懿农 向长和 等 《解剖学杂志》 2010年33卷3期 410-412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前庭蜗器又称耳,按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是感受听觉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耳的形态结构复杂,特别是内耳的结构,它主要埋于颞骨岩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同时颞骨岩部的骨质致密、坚硬且形态不规则,所以制作内耳骨迷路标本是解剖学技术中难...
【中文期刊】 向长和 谢正兰 等 《解剖学杂志》 2010年33卷3期 412-413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前庭蜗器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它深埋于颞骨岩部内,形态不规则且结构复杂[1],故前庭蜗器的解剖是解剖学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传统的解剖方法常采用单一的雕刻法[2-4],因此能显示的结构较少.
【中文期刊】 刘健华 石小田 《解剖学研究》 2010年32卷6期 457-458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前庭蜗器又称耳,由前庭器和听器构成,按部位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形态结构复杂,特别是内耳又埋藏于颞骨岩部内,形态不规则,方位难辨识,学生理解抽象,难以建立该器立体概念,是解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及临床耳科医生对中耳内耳等结构形态...
【中文期刊】 安淑红 万龙 等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0年31卷11期 837-840页
【摘要】 目的 解剖观测前庭蜗器的形态结构,获得其解剖学参数,为实验教学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尸头20个,经15%~20%盐酸脱钙软化.雕刻显示内耳的各结构,测量各骨半规管的内径、总骨脚、跨度、弧长、顶点间距和耳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