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18
- 3
- 2
- 2
- 2
- 5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苗青 《中成药》 2002年24卷2期 136-1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药浸出是中药生产的重要操作单元.其工艺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浸出工艺的选择与条件优化至关重要.1动态温浸工艺技术分析中药浸出工艺的实质是溶质由固相传递至液相的传质过程.用扩散理论解释,就是溶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渗透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丽 谢秀琼 等 《中成药》 2009年31卷5期 721-7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动态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素钠、总酚酸含量及固形物收率为指标,对丹参动态阶段逆流提取温度、时间、溶剂用量、提取单元组数等技术参数进行筛选,并与普通温浸、煎煮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丹参动态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在保证有效成...
【关键词】 丹参;动态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温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丹丹 王春仁 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年17卷8期 29-30页
【摘要】 目的:为热原实验和细菌内毒素实验确定合适的浸提温度.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在不同浸提温度下测定细菌内毒素溶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溶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在121℃1h和80℃1h的浸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祥兰 刘重芳 等 《中成药》 2000年22卷6期 402-4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多种提取工艺,如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动态温浸法,超声波法,渗漉法等,应用正交设计筛选绿原酸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成份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回流.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芝英 潘颖宜 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16卷3期 57-58页ISTICCA
【摘要】 为研究热哮方(由麻黄、半夏、金银花等组成)治疗哮喘的药效学.采用动态温浸法制备热哮方,以二硝基氟苯(DNFP)诱导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以及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观察热哮方对 DNFP 诱导 DTH 的影响,致敏豚鼠支气管肺泡液中的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昌美 陶建生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年34卷4期 47-49页ISTICCSCDCA
【摘要】 以麻黄碱、伪麻黄碱为化学成分指标,以豚鼠离体气管的舒张率变化试验为药效学指标,对中药麻黄6种提取方法(水煎法、冷浸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冷冻渗漉法、动态温浸法)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动态温浸法的浸提效果最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辰辰 宋江峰 等 《食品工业科技》 2023年44卷12期 260-267页
【摘要】 本文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联合水提法对牛蒡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其红外光谱结构和单糖组成,评价其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影响牛蒡根多糖得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微射流压力>浸提温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处理次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有媛 李金田 等 《中国药房》 2016年27卷7期 995-997,99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确定苦豆子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为制订苦豆子种子检验规程及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苦豆子种子以98%硫酸处理30 min+35℃温水浸泡29 h后,分别在不同温度(15、20、25、30℃)、不同发芽床(纸上、纸间、砂上、砂中)、不同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爽 王传宽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2期 3135-31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在碳和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者.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我国东北地区5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氮(Nmic)的季节动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学功 徐馨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33卷22期 2712-27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系我国传统中药,为豆科槐属植物的干燥根,主要活性物质为生物碱[1].提取生物碱的方法主要有煎煮、浸渍、回流、渗漉[2].其中煎煮法能耗高,提取的杂质多,而生物碱提取率并不高,因为较高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