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9
- 3
- 1
- 17
- 11
- 11
- 4
- 3
- 7
- 6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菲 赵宁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533-537页ISTICPKUCABP
【摘要】 目的:观察语前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电极阻抗、检测阈值(THR)、最大舒适阈(MCL)、动态范围(DR)的变化规律,为术后调机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植入Med?EL SONATAti100人工耳蜗语前聋患儿,对术中、术后1、3、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衡 董秀珍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7年38卷1期 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生物电极和电极与导电膏组合在脑部电阻抗测量应用中的接触阻抗的性能差异的综合对比,优选最适合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y,EIT)动态监护系统和脑部电阻抗快速检测系统的生物电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强 赵敏 等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11期 7-9页ISTIC
【摘要】 目的:设计人体经穴阻抗动态经络监测系统,明确人体经穴阻抗在低中频范围内响应规律。方法:系统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STM32F103RBT6作为控制器,对阻抗测量芯片AD5933内部寄存器读写从而控制阻抗测量,外接ADG711模拟开关以实现...
【关键词】 AD5933阻抗测量芯片;经穴阻抗;经络监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瑞生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2年5期 345-346页MEDLINEISTIC
【摘要】 常规高频电刀的双回路背电极与皮肤粘合后,两电极接触电阻为(50~200)Ω,若双回路背电极接触电阻过大或过小则需报警.设计不仅可以检测高频电刀双回路背电极板与皮肤的静态贴合情况,还能对背电极的接触阻抗发生动态变化时做出相应的检测和报警,能有...
【关键词】 高频电刀;双回路电极;动态阻抗检测,手术安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义林 高树枚 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9年33卷3期 167-171页MEDLINEISTIC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容积补偿法和电阻抗法的小型循环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系统中,采用指动脉局部加压技术及相应的检测装置,改善了全周加压袖套所存在的严重的淤血问题:运用新型检测方法,提高了信号检测的稳定性;应用移动线圈式电空变换器,大幅降低了系统使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胜洋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4期 7-10,12页
【摘要】 生物阻抗测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测量精度难以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对阻抗容积描记术原理的改进方案,并利用悬浮物质电导率原理和泊萧叶流量定律,从理论中找到了影响脉搏波阻抗测量的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利用理论的成果和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胜洋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1年08卷1期 192-197页
【摘要】 生物阻抗测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测量精度难以提高.提出了对阻抗容积描记术原理的改进方案,并利用悬浮物质电导率原理和泊萧叶流量定律,从理论中找到了影响脉搏波阻抗测量的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利用理论的成果和方法实现血液动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超 黄春艳 等 《电子学报》 2008年36卷10期 2076-2080页
【摘要】 为实现对生物阻抗信号在同一时刻,不同频率下的动态检测,本文对混频激励下阻抗信息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DFT能量泄漏与栅栏效应对正弦信号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DFT和虚参考矢量的混频生物阻抗测量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虚参考矢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连思博 焦娟 等 《大医生》 2025年10卷10期 122-125页
【摘要】 电阻抗断层扫描技术(EIT)凭借其无创、无辐射、低成本及适用性广泛等优点,是继CT和MRI后的又一重要临床诊断工具.目前,EIT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展,尤其是在复杂的骨损伤检测方面,EIT展现出独特潜力.该技术已在颅骨损伤评估、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洋 导师:林凌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6年
【摘要】 生理信息检测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其功能是对生理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并通过其异常及早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医疗监护设备是医院常用的生理信息检测手段。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更加意识到生理信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