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1
- 1
- 3
- 3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呈旭 七十三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4年32卷7期 1209-1220页
【摘要】 在错误信息鉴别的研究领域,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和经典推理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影响个体错误信息鉴别的因素,但两者在认知能力的作用解释上存在分歧.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引入情绪、信息特征和个体立场及其深层次动机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基于信号检测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颖 陈丽君 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年10卷11期 641-653页
【摘要】 个体的中医药文化认同会导致其在医疗有关的题目上出现动机性推理,从相同的信息中得到不同推理结论.通过比较参与者在自编中医医疗估值题目上的表现发现,高中医药认同水平者对中医积极线索题目的估值更高,低中医药认同水平者对中医消极线索题目的估值更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雪松 王爱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年15卷1期 69-74页
【摘要】 通过控制负性情绪的不同回避动机强度,采用经典四项比例式的推理任务,探究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对类比推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悲伤和恐惧)均会导致推理任务的正确率下降;(2)在低回避动机强度情绪(悲伤)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照辉 沈中正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5年33卷1期 161-168,1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条件推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的内隐投射测验,由一系列逻辑推理任务组成,通过测量个体在推理中表现出的内隐认知偏差(即辩解机制)来测量内隐动机、人格和行为倾向等.随着理论和应用的不断发展,该测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效度证据,包括效标关联效度、递增效度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雪松 王爱平 等 《心理学探新》 2021年41卷6期 515-521页
【摘要】 研究采用类比推理的四项比例式任务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恐惧—高动机强度、悲伤—低动机强度、中性情绪)对类比推理的影响及脑机制.结果发现:(1)行为: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均会延长类比推理的反应时;与中性情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秀美 杨振军 等 《解剖学杂志》 2014年37卷5期 705-706页ISTICCA
【摘要】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源于解剖学.但由于人体解剖学名词太多,内容繁杂,其中对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描述缺乏逻辑推理,大多数学生反映,尽管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仍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信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雪松 王爱平 《心理学探新》 2016年36卷5期 413-420页
【摘要】 实验采用类比推理的经典四项比例式“A:B::C:D”,选择两种有难度差异的类推题目(同形、反义)作为实验任务,用情绪图片诱发情绪,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探究欲求(高动机强度)、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 李春文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22卷24期 3201,3223页
【摘要】 <篇首> 1 健康信念模式1.1 发展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of model)是由霍克巴姆(Hochbaum)于1958年在研究了人的健康行为与其健康信念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其后经贝克(Becker)等的修订而成为健康信念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薇 朱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7卷9期 170-171页
【摘要】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四林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年24卷1期 88-93页
【摘要】 以255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编制了创造力形容词表,并结合个别访谈法,考察了中学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主要涵盖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两个方面;教师一致认同高创造性学生有28个重要心理特征,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