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5
- 12
- 1
- 26
- 6
- 3
- 1
- 1
- 21
- 15
- 9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支媛 杜水生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2期 352-3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南非地区是早期现代人的重要活动区域,自然环境多样,地理环境优越,三面环海的地形更是孕育出了特别的生计适应策略.如对动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个体发育提供了必须的营养和能量,而且在获取和加工动物资源的过程中还能促使人类行为的复杂化.本文旨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新宇 毛晓伟 等 《生物多样性》 2022年30卷4期 176-1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驯化动物伴随了人类上万年的进化历程.在驯化过程中,家养动物表型和行为特征发生巨大改变,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相适应.研究动物驯化问题对于了解遗传多样性及适应性进化,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生物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雨昕 孙璐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2期 242-2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长期以来,学者们大多将考古遗址出土骨骼表面的牙齿痕迹归因于食肉动物或者啮齿动物的啃咬行为.然而,人类在咀嚼和啃食骨骼及其附着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在其表面也会产生的改造痕迹.本文是国内学者对人类齿痕进行实验研究的首次尝试.实验结果显示,由于烹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 张乐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2期 255-2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峙峪遗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广义泥河湾盆地的西缘,最新的光释光和 14C加速器质谱仪测年结果显示其文化层年代约为45 kaBP.本文系统观察研究了该遗址早年发掘出土的152件动物骨骼的表面痕迹及断裂状态等埋藏学特征,结果显示:1)这批动物遗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树瑛 《中国食品》 2012年3期 66-68页
【摘要】 2012年是我国农历壬辰年,俗称龙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据动物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世界上根本没有龙,仅是因为人们丰富的想像,才赋予了龙的许多神奇而美妙的传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秀会 《兽医导刊》 2011年7期 15-16页
【摘要】 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远古时期,我国的祖先开始饲养打猎收获的野生动物,形成了早期的畜牧业,成为中兽医知识的早期起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长初 吕江明 等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28卷4期 122-125页
【摘要】 目的考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断龙乡猛虎洞更新世哺乳动物群骨化石断裂痕迹的状态与原因,探索湘西地区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方法观测哺乳动物群骨化石断裂痕迹剖面的形态结构,以区别食肉类动物群的咬痕与人类打造的印迹.结果经40件东方剑齿象、中国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雨薇 张乐 等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3期 359-37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泥河湾盆地南部蔚县盆地区域的河湖相地层发育良好,并保存有丰富的考古材料与人类活动信息,在研究我国北方中更新世人类演化与行为方面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蔚县盆地吉家庄遗址群4个地点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了初步埋藏学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A与D地点的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彦峰 张建 等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5期 913-92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西南,老灌河东岸二级台地上.2007-2009年共发掘5000 m2,出土了 7700多件仰韶时期动物骨骼.可鉴定标本至少代表5纲11目19科23个属种,包括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超 张双权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3期 513-52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烧骨作为考古遗址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特征遗物,对研究古人类用火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往研究表明,骨骼在加热过程中,其内部晶体会根据加热程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化.骨骼在加热前的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人类对骨骼进行热处理的动机与目的.为了了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