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2
- 2
- 3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伟 胡睿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4卷6期 793-794页ISTICPKU
【摘要】 2011年卫生部倡导的“三好一满意”活动顺应了当前民主民生的迫切需要,对构建“业精德馨”的医疗队伍、促使医务人员高尚医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须看到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及与专业教育脱节的医德教育内容,重认知轻实践的医德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刁传秀 徐玉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30卷10期 1285-1288,1292页ISTICPKU
【摘要】 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相比,发展性评价立足于医学生医德素质的发展,以发挥医德素养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的作用为明确目标,通过师评、自评、互评的方式调动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对医学生的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存吉 贾鸣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年18卷4期 83-84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索医学伦理学课实现学生医学道德形成的教学方法.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医德意识的形成,训练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医德意识外化为医德行为习惯.结论:医学伦理学课的案例和训练教学方法是使医学生医德形成的有效教学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超 王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年17卷1期 51-51,53页ISTICPKU
【摘要】 医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医学生形成稳定的医德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在教育过程中医德教育只有不断适应医德心理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医德心理的发展,保证医德教育的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晓宏 郭照江 《医学与社会》 2002年15卷5期 35-37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我军医德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经验积累到理论概括,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我军医德形成发展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一般医务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有其特殊的规律,是医务道德一般发展规律和我军医务道德特殊发展规律相结合的产物.1 向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伟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36卷11期 48-50页
【摘要】 医学模式的转变引发了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主体单一化、内容大众化、效果功利化等方面的反思,结合医学生学习规律和心理特征,对"导师制"医德培育模式进行探讨."朋辈导师""职业导师""成长导师""临床导师""智慧导师"分别在医德情感、医德认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勇 《媒体时代》 2015年7期 187-188页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医德教育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提出医学院校应遵循特殊的医学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医德品质形成规律,将医德教育作为模块单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发挥各教育环节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作用,紧密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层次化、系统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平 《中医教育》 2001年20卷6期 21-22页
【摘要】 <篇首> 医德品质是医务人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职业特点的道德品质.尽管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有自觉认识和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始终受到传统习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美阳 李兆健 《中医药文化》 2022年17卷4期 355-364页
【摘要】 佛家以缘起、性空、因果、四圣谛、慈悲、平等等核心教义来阐释生命的本原、人生的本质与生命的价值.从生理层面来看,佛教经典中记载着大量关于生命的由来、生命形态的差异、人类的生命活动规律等相关内容的描述,其对生命的周期、生命产生的条件、生命的构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