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3
- 19
- 2
- 2
- 6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东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44卷9期 72-77页
【摘要】 自 1926 年慈溪沈德寿排印本《徐文长佚草》行世后,徐渭有医学著作的信息已然成为事实.然而,在徐渭的诗文中无为人治病及自行处方服药之记录,与其相关人员也未言及其能医.而比沈德寿排印本《徐文长佚草》更早的同名同卷本——清初息耕堂抄本《徐文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坚 林士毅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6卷8期 867-869页ISTIC
【摘要】 《医林绳墨》系明代医家方谷与其子方隅共同撰集而成.全书八卷,论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凡八十余证,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方面颇有特色,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探讨《医林绳墨》的学术思想,即八纲辨证,贯穿始终;审因论治,条分缕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士毅 周坚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6卷6期 628-629,645页ISTIC
【摘要】 《医林绳墨》为明代方谷与其子方隅共同编辑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医著,成书并初刊于明万历十二年.目前国内南京图书馆所藏为国内有著录的孤本,内容基本完整.清康熙十六年周京重编本书,调整篇目,改动字句,删减内容,并以家藏奇效诸验方附后,题名改为《医林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慧凤 《医古文知识》 2003年20卷2期 32-34页
【摘要】 <篇首> 汲古书斋老师:上海已故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善于运用草药验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曾在文章中谈到:其临证所用一些草药是从<医林绳墨>中学来.能否请老师介绍一下<医林绳墨>及其作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炜 杨利 《中医文献杂志》 2001年1期 16-17页
【摘要】 <篇首> 《医林绳墨》为明代名医方谷的代表作,全书共八卷,刊于1584年,论述多种常见病.方氏医论一本于临床实践,不拘泥于旧说,多有创新,治疗强调辨证求因,随证施方,因证加减,较全面地反映了方氏的学术观.兹就其主要思想作一浅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晓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24卷1期 21-22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即"未病",其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饮食失调、情志不遂、劳逸失度、年老体虚等,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出现的诸多不适表现.临证治疗以调理脾胃为其先,补益肾气为其本,疏肝理气为其要,使气血通畅,邪去正复,脏腑阴阳复归健康平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熠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医林绳墨>初刊于明代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年),原题:方偶著集,方名校正.方名在序中也讲到"今幸豚儿立志集成方论一册,寿之于梓,与天下后世共,老朽再加愚按校正,定立主意".因此历代医家对此并没有提出疑意.1957年商务印书馆在重新排印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勇 《世界中医药》 2012年07卷3期 200页ISTICPKUCA
【摘要】 咳嗽遗尿在《内经》中早有论述,如"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沈金鳌、林佩琴等都主张用茯苓甘草汤,程钟龄主张以止嗽散加茯芩、半夏,方隅在《医林绳墨》小便不禁条,云:"妇人咳嗽,而溺出者,宜生脉散加归、术、柴、黄苓."朱进忠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毅玲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5期 756-7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肾实证最早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虽有提及,但均缺乏系统论述.自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以来,在内科领域则逐渐出现"肾无实不可泻"的论述,如明代方隅<医林绳墨>中曰:"肾者,作强之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