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2
- 3
- 3
- 2
- 1
- 1
- 10
- 6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吴宏进 戴薇薇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7期 4026-40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泻南补北法对去卵巢雌鼠脑组织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索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等容积蒸馏水)、模型组(等容积蒸馏水)、中药组(中药复方,5.46 g·kg-1·d-1)、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泽 胡跃强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年39卷8期 166-170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越发深入,其中蛋白质组学在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医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方面疗效满意.蛋白质组学能从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探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以及利用血液、脑脊液和尿液等筛选特定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鹤 张允岭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1期 31-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系统生物学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方法,通过研究生物系统中不同部分(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整体性、动态性、多维度的角度去解析生命活动过程及机制,其研究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辨证论治”十分契合,在中医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芳芳 赵可惠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年36卷4期 876-87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了解国内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医药卫生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与主题相关研究型文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迪 李雯雯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年31卷8期 3282-32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固本通络方治疗IgA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分子靶标数据库中获取固本通络方潜在的药靶信息,与OMIM和IPA数据库中已知IgA肾病致病基因进行比较及功能富集分析,并构建分子调控网络.结果:固本通络方有3 8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笛 导师:何立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瘀证的疗效;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痰、瘀证候的临床理化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血清与舌苔蛋白,探索冠心病痰瘀证候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并从血清和舌苔蛋白质组学结果的比较,探讨舌诊作为辨证依据的原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谷 导师:蔡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证候疗效及该病证的特征性舌象,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特征性舌苔,探寻有中医特色的客观诊断、疗效指标。
方法:用导师自拟健脾清胃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以中医证候疗效为依据,观察治疗前后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红叶 鲁春丽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8期 775-7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由于中医临床干预的复杂性和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单一组学往往无法全面解析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系统生物学驱动的多组学技术可从基因及其表达、蛋白、代谢物等不同层面解析中医药理论内涵和应用机制,与中医整体观相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丰荣 张颖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24年49卷22期 6008-60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心肌梗死(MI)是临床上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心血管疾病,其后续可演变为心力衰竭(HF)或心脏破裂等并发症.蛋白质组学能从整体水平、分子水平系统地、通量化追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功能分子的改变.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深度挖掘MI和HF的功能靶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雨帆 吴宿慧 等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4年40卷1期 97-1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具有高度复杂性,涉及多种体内途径和肾外因素的影响.组学技术是基于高通量测序和检测的一系列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